永定土樓二日自駕游
永定土樓二日自駕游
去閩西,目的很明確,只想去看看土樓。那些龐大、敦實、質(zhì)樸的客家民居無它。
拿到車票,薄薄的粉色小紙片,那樣親切熟悉,帶你穿州越省,體驗迥異的生命形態(tài)。
夜色降臨,簡單收拾行囊,最外層的袋中,放入安妮寶貝的新作,《蓮花》。清素淡雅的裝幀,簡潔的封面字體。喜歡這種低調(diào)。適合在漫長的夜晚閱讀。
夜如白晝的都市。通往火車站的路堵得一塌糊涂,紅紅黃黃的車尾燈密集織成一片,催促的喇叭聲此起彼伏,即便不趕時間的人也開始顯得焦躁。
車在一米一米地向前挪移,看了看表,距離發(fā)車時間不到二十分鐘。有些后悔將時間安排得太過隨意。
在走出城市以前,必須按照城市的節(jié)拍和習慣來思維與行事,有未雨綢繆的準備。我想我是過早地進入了旅行的狀態(tài)。
在火車開動前兩分鐘,終于順利坐在了座位上,開始調(diào)整呼吸。而兩分鐘以前,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手絕不亞于任何一位鐵道游擊隊員。
當然,我不會帶易燃易爆物品上車。
火車準點開出,城市的燈火逐漸模糊,終于消失。
車廂內(nèi)秩序良好,環(huán)境比想象中好的多。本來已做好了與形形色色的人臉貼臉肩并肩并共享濃郁腳丫子混合氣體盛宴的準備,看來是多慮了。
坐在對面的男子,也是去閩西看土樓的,目的地是龍巖。車剛開動就忘我地睡去。很羨慕他的睡眠質(zhì)量。
這個年輕的城市,有太多激揚和不安分的心,旅行已經(jīng)成為都市人群的自然行為和習慣。而這座城本身,亦是一座漂在旅途中的城。它的突現(xiàn),讓人尋不著它的根脈。
火車駛?cè)爰澎o墨黑的夜色,借著燈光,車窗里映出人們晃動的臉龐,看不清太多的細節(jié)。
翻開書,閱讀。期待已久的故事,關(guān)于愛情,行走,生的信念。略顯晦澀的文字,浸潤著思考的靈性與智慧的光澤。有時需要很長時間才讀完一段。
火車在一個又一個不知名的小站???。車站的闌珊燈火,守站人尖銳的哨聲,小販的吆喝,透進車窗,成為零碎的記憶。
倦了,趴在小餐桌上瞇一會,很快又會醒來。繼續(xù)閱讀。
不知何時,外面下起了小雨,落在窗上,被風扯成細長絲線。路過一個車站,大塊的濕潤的石板路面,泛著幽幽橘黃光線,仿佛一面年代久遠的銅鏡。沒有作停留。
天明時分,車過大埔,已經(jīng)能嗅到閩西土地的味道。
人們陸續(xù)醒來,帶著各色清潔用具,輪流到洗漱間整理容裝。有人呼啦啦地吃著速食面,辛辣的氣味在車廂里擴散。有人依舊保持熟睡的姿態(tài),不被周遭的變化所打擾。
倘若心細,不難窺測出這些面孔背后的生活滋味。
旅途中的早晨,不管怎樣,都是令人歡欣的。
永定
在這一站下車的,除了打工返鄉(xiāng)的勞務工,大部分是身著五顏六色快干衣褲的驢子。三五成群,或是大隊人馬,集結(jié)在濕漉漉的火車站廣場。
獨自上了一輛三輪摩的,直奔客運站。摩的在一棟黯淡灰舊的建筑前停下。
聽我說要去洪坑,售票員擺了擺手,說在站外上車,揮手即停,用不著買票。說完大大地打了個哈欠。
站在馬路旁等車。旁邊賣早餐的小攤熱氣騰騰,一口大鋁鍋里,漂滿了一粒粒拇指大小的牛肉丸子,灼熱的煤火逼得香氣直往外涌。
忍不住要了一碗,三元錢。湯色清亮,少許蔥花閑浮在上面,十幾顆灰白乖巧的丸子沉沉浮浮,相互碰撞便即刻彈開。撈起一粒,醮上些辣醬,放入口中,柔韌松爽,齒間留香,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那些新鮮精牛肉被剁碎后反復拍打的火熱場面。
正當我吃得呲牙咧嘴時,一輛開往洪坑的班車不知從哪冒了出來。一名中年婦女將手伸出窗外,使勁拍打車廂,“湖坑,洪坑,上車啦!上車啦!”。班車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不斷緩慢前行。
顧不得燙,將最后幾粒丸子塞入口中,跳上了班車?;赝鞘O碌陌胪膈r香湯底,可惜了。
班車在丘陵地貌的山區(qū)里盤旋前進。霧氣深濃,重重地沉淀下來。天地彷佛是滯呆的,停頓的,窗外景物難以分辨。
很快下起大雨,晝?nèi)绾谝埂K緳C打開車燈,雨刮吱嘎吱嘎地來回掃動,仍舊擺脫不了雨水的糾纏,顯得孤單無助。
憑著對路況的熟悉,司機把方向盤打得順溜,車速絲毫不減,頗有幾分豪氣。
大雨很快終止,天地回歸平靜,彷佛一切不曾發(fā)生。
路旁鄉(xiāng)野里間或出現(xiàn)一些村莊,幾簇土樓相互擁鄰,相互關(guān)聯(lián),或方或圓,以固有的姿態(tài)隱匿在綠林芳草間,和自然界融為一體。
它們的存在,象征著某種生命力的延續(xù)。
洪坑
和我一起下車的還有一個外國男子。棕色的頭發(fā)和眼睛,鼻梁彷佛左右臉骨劇烈擠壓碰撞后形成的高聳山脈。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身高,足有兩米,瘦削修長。
他叫彼得,來自加拿大。在廣東惠州教學,每逢假期便出門旅行。這樣的旅居生活,始于大學畢業(yè),已經(jīng)四年。在走遍北美后,選擇了亞洲,而第一站,就是中國。
簡短的交流后,我們成為彼此的旅伴。和他走在一起,自然也就成了別人眼中的風景。
洪坑的土樓群,已經(jīng)被頗有商業(yè)頭腦的精英包裝成“土樓民俗文化村”,成為吃住游一體化的成熟景區(qū)。但不管怎樣,它的文化沉淀與歷史地位在土樓文明中是不可撼動和替代的,不容錯過。
整個村莊坐落在一個青山如黛,溪水潺潺,綠茵如蓋的優(yōu)雅溫床里。寂靜而豁然。
進入村莊,沿溪而行,遠遠便能望見石橋旁,山腰間那些古香古色的巨大建筑,星羅棋布,各占一隅,卻又不乏秩序地形成一個整體。
繞過臨溪的大水車,來到石橋另一端,探進一幢方形土樓。古樸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方正的天井,采光充足,即便在陰天,整個土樓內(nèi)里依舊敞亮通明。土樓內(nèi)環(huán),除基石與壁墻外,其余幾乎為純木結(jié)構(gòu),經(jīng)年不曾拆換,早已黯淡發(fā)黑,沉默緘然。青灰磚瓦覆蓋于每層房檐之上,絲嚴縫合,齊整條理。幾處未及修葺的破損檐瓦,被紅藍相間的塑料膠膜遮蓋,阻風擋雨。
院落由小塊的青石板鋪成,幾角處已布滿青苔。正中是幾塊圓而大的卵石,經(jīng)過歲月的洗刷,已辨不清面目。
屋檐下,一個精悍的中年男人正以傳統(tǒng)的方法制作棉胎。新扎的棉胎,鋪在一張碩大的木案上,白花花一片。男人站立其上,腳下是一個實沉的木盤。木盤隨男人身姿的轉(zhuǎn)擺而挪移,磨壓,碾扎,以此提高棉胎的粘合度,增強保暖效果。有幸看到這門即將消失的手藝,讓人欣喜。
男人主動向我們介紹每道制作工序,腳下卻一刻也沒閑著。濃重的閩南口音,很多時候只能猜測其中意思,并報以微笑。
天井一角,一名老婦坐在小木板凳上,折菜,洗菜。新鮮的菜葉,似乎還帶著泥土的氣息。十來只陶瓷大碗,摞在老人腳邊,上面有簡單的深藍色花朵圖紋。
房間里傳出孩童嬉戲的聲音。見到有生人來訪,從門側(cè)探出頭來,呆呆地盯著彼得,然后爆發(fā)出夸張的驚嘆。
幾只毛色油亮的公雞,閑散地來回踱步,偶爾騰空而起,翅膀扇得撲撲響。站在高處,昂起鮮紅驕傲的冠。
時光就這樣被凝固。
這是一座默默無聞的土樓,充盈著細膩的人間煙火。
振成樓。距離很遠的時候,就能感受到它的雄渾氣勢,儼然一座巨大滄桑的堡壘。
大片的鵝卵石路面,凹凸起伏,一直鋪到土樓門口。周圍是幾快開闊的綠化草地,修剪得細致清爽,被小竹片編成的籬笆圍繞。
沒有急于進入土樓。站在遠處,遙遙地觀望,體味那種迷人的磅礴。源于歷史的風雨和古老的智慧,從一扇扇排列整齊的窗戶中投射出來。粗糙,帶著幾絲裂痕的外墻,仿佛一副經(jīng)歷太多世間冷暖的面孔,坦然聳立,氣定神閑。
通過土樓的大門,清楚察覺到墻壁的厚度,以及厚度所帶來的蔭涼。
這座龐大的同心圓建筑,分內(nèi)外兩環(huán),外環(huán)四層,內(nèi)環(huán)兩層,大大小小二百來個房間,以特有的規(guī)律劃分為數(shù)個單元,至于其中奧妙,非我這個建筑外行所能知曉。只是隱隱感覺,似有生生不息的寓意。
同心圓的中心,便是全樓最為殊勝之地,祖堂。寬敞明亮的祖堂大廳,正門兩邊矗立著四根圓形大石柱,據(jù)說象征魂靈接天的意思,或者,寄托著先人的福佑,潤澤一方水土。都是些美好的意念。
若在從前,全樓人的婚喪喜慶、聚會議事,接待賓客,都在此處,宗族權(quán)利的集中地,何等榮耀興盛。那樣的錦年,已經(jīng)不在。
即便如今土樓已不如往昔熱鬧,但依舊有不少子孫后代棲息于此,從容度日。燒水做飯,喝茶聊天,務農(nóng)經(jīng)商,日復一日,成為土樓流動的血脈。龐大的軀殼因此鮮活。
沿著仄仄的樓梯走上去,來到環(huán)形的狹窄走廊,繞樓而行。走廊邊上常放著些農(nóng)具,竹筐,簸箕,里面有曬干的谷物,散發(fā)著被陽光烘烤過的味道。屋檐下吊有長長的竹竿,晾曬換洗衣服。
單元與單元之間,被青磚所筑的防火墻隔開,但有拱門相通,倘若關(guān)起門來,便自成院落,互不干擾,開門則全樓貫通,連成整體。
每家每戶的房檐下都掛著彤紅的燈籠。房門上粘貼紅色的菱形門迎,寫上一些吉祥祝福的文字。其中的幾戶,紅底金字的楹聯(lián)依然保持光新完好,猶如年節(jié)剛過。
得知振成樓可以為游客提供住宿,于是決定住下。能夠住在這樣神奇的房子里,彼得顯得有些興奮。他把它稱為東方城堡。
我們被帶進一個不大的房間。兩張矮床,一張半新不舊的桌子,一個綠色暖水瓶挨著窗戶。略微潮濕的空氣。床尾各放著一個紅色小桶,用于夜里解決個人問題。
試想半夜三更,拖著超載的身體奔上跑下,確實頗費周折,一場香眠怕是就此終結(jié)。彼得看了看那只小桶,冒出一句:It’s hard for me. 隨后我倆發(fā)出一陣爆笑。
清減行囊,走出土樓,在一家小小的餐館里午飯。當?shù)赜忻拿凡藸F扣肉,一碟不知名的野菜,兩碗糙米飯,來自農(nóng)家,清簡而味美。
被腌制曬干的菜干,蒸燜過后,充分吸收豬肉的脂肪與肉汁,軟爛醇香,格外下飯。
吃完飯,沿著石砌小道散步,一座座古老的土樓,星星點點地散落在村中的河畔和田野上,已經(jīng)不知道多少年。
河邊一棵巨大的榕樹,根須茂盛,枝干縱橫,覆蓋廣大的區(qū)域,蔭蔽一方。樹下有供人歇息的石凳石椅,坐著幾個老人,閑話家常,偶爾干咳幾聲,身體發(fā)顫。在時間的跨度里,他們的生命始終沒有脫離這片寄于深厚感情的土地。
慢慢地朝村尾走去,留意經(jīng)過的每一座土樓,不知疲倦的進進出出,沾染土樓的氣氛與情感。一些當?shù)厝怂究找姂T的細節(jié),留在我們的相機里,成為行蹤的紀念。
一些土樓的首層被改造成了展覽館,陳列大量的陳舊物件,源于土樓的人情世故,封閉在玻璃柜子里,或裸露在外,給人摸索、感覺,使人們的感知與物件的年代趨向同步。
墻上貼著各種圖片,彩色黑白,有些已經(jīng)發(fā)黃起斑,旁邊附有中英文注解,將疏遠的歲月拉近。土樓的淵源得以被外人了解。
跨過一道道門檻,饒有興致地瀏覽,閱讀這些與世無爭的點滴生活。曾經(jīng)保持的自信與優(yōu)雅。
不知何時,下起雨來,屋檐下滑落連串雨珠,彷佛一道弧線紗簾。
溪流的對岸。一座巨大的圓樓,不知何故,坍塌得只剩下半邊。幾處頹敗的殘垣,爬滿苔蘚,似乎也會在瞬間轟然塌墜。
剝落的樓檐,折斷的房梁,斷裂的墻體,似乎象征著一種了斷,或者終結(jié)。企圖盡可能長時間的挽留,但終于被無可奈何地遺棄。
要狠心告別這個龐大豐饒,傾注過豐盛心血和感情的家園,需要怎樣的決絕與堅強,其中的人間冷暖,不為人知。
樓院里肆意的荒草,成為土樓新的主人,瘋狂填滿每一寸空間。它們的肆意,帶著悲涼,把曾經(jīng)的昌盛覆蓋得密密實實。
這樣的景象,比之那些完整堅固的土樓,似乎更有震撼力。
在一座鮮有游客探訪的土樓里,一位七旬老翁自豪地為我們講述土樓的歷史。幾代人的生活的沉淀,與這座大宅融為一體,每扇門窗背后,都飽藏著豐富內(nèi)容。喜怒哀樂,酸甜苦辣,跌宕起伏。太多值得回憶的線索。
宗譜里常會出現(xiàn)名耀一方的人物,位高權(quán)重,或?qū)W富五車,成為家族的榮耀。老人一一列舉,神情愉悅滿足。
百年光陰,彈指一揮間,物是人非。只剩下老人獨守大宅,維系瀕臨破碎的根基。是一種無助的留戀。
一間間屋子,房門緊鎖,幽暗晦澀。一路踱過去,隨意揣測內(nèi)里的故事,然后像水田中的泥鰍,悄然消失。
在掛著大紅燈籠的福裕樓里,游客們圍坐在芳草青蔥的院子里膳飲,說笑暢談,猶似當年盛景。古老的大宅,已能跟上時代的節(jié)拍,恢宏的布局格調(diào),精美的雕梁畫棟,成為別具風格的用餐環(huán)境,那些陳舊的時光,因此得以有選擇性的延伸。
聽說下午四點,會有傳統(tǒng)的婚慶表演,于是我們留下等待。
空氣濕熱,沉悶異常,如一曲催眠樂,讓人昏昏欲睡。一夜未眠的疲倦,跳出來,太陽穴隱隱疼痛。覓到一處靜僻的廳堂,靠在陰涼的竹椅上,不知覺地睡去。
朦朧間,傳來炮竹的爆響,鑼聲與嗩吶聲也越發(fā)清晰。趕到前廳,表演已經(jīng)開始。
身著盛裝的新郎將新娘從花轎里迎出,在眾人的簇擁和一片歡呼聲中來到祖堂大廳。證婚人一套倒背如流的說辭,接著新郎官和新娘子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對拜,向長者敬茶,向游客們派發(fā)喜糖、喜餅,一系列在電視劇中屢見不鮮的禮節(jié)和程序,熱鬧了這個原本冗沉倦怠的下午。
彼得忙不迭地拿著相機奔前跑后,滿臉興奮,雀躍得像孩子一般。那種忘我的快樂,已很久不曾邂逅。
溪岸邊的如升樓,是永定縣內(nèi)最小的土樓,直徑不過17米,相對其它龐大的土樓而言,它精致玲瓏如同量米的米升,也因此而得名。
從如升樓出來,已有些視覺疲勞。彼得指了指村尾連綿的丘嶺,示意我那是拍照洪坑村全景的最佳位置。于是我們踩著泥濘濕滑的小徑上山。
路過一個個墓冢,不少已被肆意的荒草遮掩,只露出灰白堅硬的墓碑,沉默,忍耐。數(shù)十年的光陰,終將歸結(jié)于這么一塊小小的領(lǐng)域,完成生命的流徙。
沒有路的地方,我們走在齊腰高的蔓草中,不經(jīng)意間,手臂上出現(xiàn)幾道細長的劃痕。身上有各種植物汁液的混合味道,長久不會散去。
天空下起小雨,如絲如絮,整個村莊沉浸在倥朦的柔軟里,似乎揮一揮手,眼前景象便會扭曲消散,蕩然無存。
迷戀這種恍惚的美感,舊日綿軟的時光,自有一番淡定從容。那些灰墻黛瓦,油綠水田,幼窄的河道,錯落點綴,清淡平和。呈現(xiàn)出馥郁的嶺南鄉(xiāng)土氣息。
炊煙升起,兩人早已饑腸轆轆,急覓捷徑下山。走在前面的彼得,一不留神,滑入一個大草坑中,掙扎起來,渾身上下已找不到幾處干凈的地方。下得山來,兩人都成了不折不扣的泥人。
在山腳下的農(nóng)家飯館晚飯,店家推薦了敦厚可愛的兔子和活蹦亂跳的田雞,彼得像唐僧拒絕女妖的示愛般連連擺手。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有時雖顯平庸,但更懂得尊重生命。這大概源于宗教倫理的影響,這樣的文化涵養(yǎng),反而在東方被日漸弱化和忽視。
回到振成樓,天色已晚,雨越下越大,清晰可辨。一道道閃電在天際劃過,帶來眩目的光亮,沉悶的雷聲隨之響起,如同一場盛大舞臺劇的前奏。開始對云端上的景況浮想聯(lián)翩。
旅館的主人,正在為住客燒洗澡水。一口大鋁鍋,底下是熊熊燃燒的柴火,不時發(fā)出木頭斷裂的聲音?;鹦窍裥⊙粯悠鹞琛?/p>
站在一旁,小心地將淋濕的褲子和鞋子烤干。水氣被一點點逼出來,在火光前悠悠升騰。
房間里,光線昏黃,彼得躺在床上,不停地翻閱LP CHINA,偶爾和我聊上一會。
繼續(xù)閱讀《蓮花》。心境追隨文字,抵達墨脫的起點。
或許有一天,將會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