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jié)氣冬至的風俗習俗
24節(jié)氣冬至的風俗習俗大全
冬至,是我國農(nóng)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可是冬至期間多吃些什么呢,這是我們關(guān)心的問題,下面給大家分享關(guān)于24節(jié)氣冬至的風俗習俗大全,歡迎閱讀!
冬至的習俗
1、祭祖
我國南方沿海一帶如粵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區(qū)延續(xù)祭祖的傳統(tǒng)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diào)雨順,家和萬事興。
2、吃燒臘與姜飯
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冬至這天,大多數(shù)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潮汕一帶有“冬節(jié)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冬至吃什么
第一:冬釀酒。蘇州的冬至節(jié)應該是最熱鬧的,每家每戶都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雖然現(xiàn)在有可能不在家里直接做飯,那得也要到飯店里聚餐一頓,到飯店里定包廂得提前幾個月訂,否則就沒有桌位了,不管在飯店還是家里,冬釀酒是少不了的,冬釀酒成為冬至一道主食。冬釀酒喝起來有點兒甜,里面有桂花,一打開就有桂花香味,酒精度2度左右,老少皆宜,價格不貴。不喝冬釀酒,就好像沒有過完冬至,可見冬釀酒在冬至中的地位。
第二:吃餃子。北方也好,南方也好,冬至大都選擇吃餃子,一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吃餃子,也預示著接下來的日子萬萬順,一切順利。也有地方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就是冬至要吃餃子。當然在南方有的地區(qū)冬至吃餛飩,代替餃子,其實寓意都是一樣,期待全家團圓之際,能夠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當然在寒冷的冬天,來一碗熱湯湯的餃子,渾身頓時也就暖和起來。
第三:紫砂鍋燉老母雞。最近幾年,各家經(jīng)濟條件都好了,大都買了一口蘇一堂古禮真紫砂鍋,每逢節(jié)假日,都把紫砂鍋拿出來,燉煮一些自己喜歡的食材,在家吃比在外面更放心更節(jié)省。
冬至起源于何時
冬至一直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熟悉古代歷法的朋友,就會知道我國古代有所謂的“改正朔,易服色”的傳統(tǒng),到了漢代的董仲舒,對之進行了進一步總結(jié),上升到理論形態(tài),進而提出“三統(tǒng)三正”的說法。“三統(tǒng)”,我們就不說了,我們還是說說“三正”吧。所謂的“正”就是指“正月”,我們今天將一月看作是正月,仿佛已經(jīng)是常識了。
其實在古代并不是這樣的,比如夏朝就是以一月為正月,故而夏建寅;商代以十二月為正月,故而商建丑;周代以十一月為正月,故而周建子。到了秦朝,則以十月為正月。而漢朝取代了秦朝以后,對其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否定,甚至否認其政權(quán)的合法性,認為自己直接繼承了周代。而董仲舒則以“三”為循環(huán),建立起自己的黑白赤三統(tǒng)的歷史觀,故而到了漢代,則又是一個循環(huán),與夏朝的歷法一樣,都是以一月為正月。此后,兩千多年一直沿用了這套歷法,我們通常稱之為“農(nóng)歷”,其實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即“夏歷”。
這樣,我們就明白了周代以農(nóng)歷的十一月為正月,并且將冬至日作為一年的歲首,也就是說在商代,冬至就相當于新年。正如《漢書》所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而明確將“冬至”作為一個固定節(jié)日確定下來則在漢代,而后盛于唐宋,一直沿用至今。周代的正月相當于夏歷的十一月,因此過冬和賀歲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到了漢武帝時期,重新沿用夏歷,正月變成了一月,這樣冬至與新年終于區(qū)別開來,基本沒有什么聯(lián)系。因此,作為獨立意義的“過冬”是從漢武帝以后開始的,其后一直流傳到今天。
漢代對冬至極為重視,將之稱為“冬節(jié)”。到了這一天,不僅要舉行盛大的儀式,官員還要休假。這種慶祝儀式稱為“賀冬”,而官員之間相互拜訪則稱為“拜冬”。正如《后漢書》所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朝野對冬至的重視程度。到了魏晉時期,冬至又有了一個別稱,即“亞歲”,每逢這一天,晚輩都要向長輩拜節(jié)。宋朝以后,冬至則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人們會在該日祭祀祖先與神靈。到了明清時期,就顯得更為隆重了,皇帝要在這一天進行“祭天”,故有“冬至郊天”之說。
冬至從周代產(chǎn)生以后,這三千多年中一直在不斷的發(fā)展,人們對之越來越重視,由此也衍生出一些民俗,使得冬至的節(jié)日氛圍越發(fā)的濃了許多。《周禮·春官·神仕》曰:“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比藗冊谶@天禮敬鬼神,就是為了能夠攘除災兇,以求能有個吉兆。
到了唐宋時期,一度能和歲首并重。正如南宋時期的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所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jié),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guān)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jié)。”
其實我們對冬至最為熟悉的還是“九九消寒歌”,這個我們小時候都曾背誦過,因此會顯得分為的親切,“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楊柳;七九河開,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也就是到了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此后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日,天氣逐漸復蘇,就會變得越來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