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2019國家公祭日公祭儀式直播最新觀后感心得感悟5篇
12月13號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fā)生82周年,同時也是第六個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中國政府設立的紀念日,以國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殺中死亡的30多萬同胞。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2019國家公祭日的心得體會,方便大家學習。
2019國家公祭日心得
清晨,寒風凜凜,國旗護衛(wèi)隊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將國旗升起后又徐徐降下,為死難者下半旗致哀!
今天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一大早,朋友圈、微博便被各類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消息刷屏。然而,不同于平時看到雙十一商家刷屏信息、明星犯罪刷屏信息,在看到這樣的消息時,我會不厭其煩的每一篇都點開仔細閱讀。每一次看到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文字,我的內(nèi)心都會劇烈波動,似乎悲痛的歷史就在眼前。每一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追思和呼喚,追思逝者,呼喚和平。
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里,有一面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照片墻,幸存者逝世,照片墻的燈變會熄滅。今年,有了些許不同,因為這一年,有太多的幸存者離開了我們,活著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我們一直在和時間賽跑,在時間的長河中努力掙扎、搶救,讓這一段悲痛的歷史被國人所牢記,被國際所認可,希望能夠得到給予中華民族如此慘烈災難的國家的道歉、懺悔和追思。然而時間,并不會為我們的心愿而停留,哪怕只是那一秒。
幸存者葛道榮說過一句話:雖然這里的燈都會熄滅,但記憶不會熄滅;幸存者們不會被忘卻,真相更不會被忘卻。
那一天,一定會悲壯的到來,但他們永遠會活在人們的記憶中,記憶不會被抹去,歷史不會被遺忘,真相不會被掩蓋。牢記歷史,牢記災難,是為了明天的崛起、強大和堅韌;是為了昨天的災難不會重新出現(xiàn)在明天的時間長河中;是為了讓逝者安息,讓生者追憶。
今天,南京為死難者下半旗致哀,全國人民為死難者默哀追思。相信在今后的每一天,每一位國人都會記住這場災難,牢記歷史,展望未來!
2019國家公祭日感想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中國南京市人民政府為銘記日軍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殺事件而籌建。位于中國南京城西江東門茶亭東街原日軍大屠殺遺址之一的萬人坑。為悼念遇難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這座紀念館,1995年又進行了擴建。紀念館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壘砌而成,氣勢恢宏,莊嚴肅穆。
來到一個大空地的地方,有一個母親喚子的雕像,這個雕像就像是一個母親正在呼喚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卻遲遲未現(xiàn),這個情景真動人心弦。過了大空地,便看見一小塊地噴著十股小噴泉,這個便是“祭靈泉”。過了“祭靈泉”,就來到了“萬人坑”遺址,這個“萬人坑”遺址就是日本侵略者殺害南京同胞的鐵證,上面赫然用中、日、英三種文字鐫刻著“遇難者300000”。中文和英文,這容易理解;日文,用在這里,更容易理解。這是一座用日本侵略者屠刀建起來的建筑。對具有正義感的日本人來說,這是一根日本民族的恥辱柱。
我沒有哭的欲望,因為我沒有看到血腥。這里是戰(zhàn)場,這里又不是戰(zhàn)場;來這的人很多都很虔誠,大家心無雜念地在悲涼的歌聲紅拜祭著漂浮在頭頂上的冤魂,一切都那么清晰。
這里面的人的遺骨,有的殘缺不齊,有的已經(jīng)被子彈射得亂七八糟,有的還很完整,有的遺骨已經(jīng)消失無蹤了。同時望著飄著小雨的天空,蒼天仿佛也在為死去的同胞落淚。
館內(nèi)很大,但卻沒什么建筑,大片的空坪占據(jù)它的中心。坪中散落著鵝卵石,散落著沙粒。在這看不到生機勃勃的空坪中,偶爾又能遇到挺拔的小草,在悲顫的音樂中亭亭玉立。小草啊,你是真的不了解你腳下的土地嗎?
“滴……嗒……滴……嗒……”,不知是什么聲音,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fā)出一點聲響,像水滴的聲音。隨著這聲音的發(fā)源的方向,我漸漸地看見了三個大字“十二秒”,我很好奇,便走了進去。里面比較黑暗,墻上也后很多很小的照片,總是一閃一閃的,還散發(fā)著微弱的亮光,看了注釋后才明白——墻上那小小的模糊得看不清的照片,是被殺者的照片,而每隔12秒,一個照片就將在墻上消失—落下,并發(fā)出像水滴落下的聲音,這樣就代表這個人從人時間結(jié)束了寶貴的生命。我看完后,給我的震撼非常大,這是太殘忍了!它們仿佛像一道閃電從我的心頭劃過,把我的心劃痛,并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出門,發(fā)現(xiàn)在門口的雕塑柱上,停著一群白色的鴿子。鴿子象征著和平,但這只是代表了善良的中國人的心思,當人家不想和平的時候,只有戰(zhàn)爭才能找到和平之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讓我們記住這一段慘痛的歷史,齊心協(xié)力,振興中華,是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強大!
建黨九十七周年了,祖國在一天天繁榮昌盛,但是,我們還是與別的國家有差距。我們要更加好好學習,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藍天!
走出紀念館,空氣格外新鮮,天特藍,一切就像被雨沖刷過,也許這就是最好的結(jié)局吧。
2019國家公祭日有感
翻開歷史的篇章,回憶那段慘絕人寰的南京*。
日本軍隊闖進南京時,城內(nèi)的軍人們用身軀鑄成了一道道人墻??蛇@些都無濟于事,日本軍隊以強大的沖擊力沖垮了人墻,把軍人們踏在腳底。大肆的闖進南京。
南京城內(nèi)所有的戰(zhàn)俘都被抓起來了。有的人,葬身在機關(guān)槍接二連三的掃射中;有的人被帶到海邊,又是一陣瘋狂的掃射,人們倒在海邊,海水沖刷著他們的身體,將他們輕輕拖入海中,頓時鮮血染紅了整個海面……
我怎么能不痛恨日本人,我何嘗不想讓他們付出血的代價。想一想,當他們的孩子在搖籃中甜甜的入睡時,我們的嬰兒卻被殘忍的摔在地上;想一想,當他們的兒童享受美好的童年時,我們兒童卻要面對死亡;想一想,當他們的老人在家安享晚年時,我們的老爺爺、老奶奶卻流浪在街頭無家可歸;
正如電影里所說“中國不會亡!”是的,中國沒有滅亡,但祖國現(xiàn)在的興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多少英雄沖鋒陷陣,用鮮血和平,他們何嘗不想在家和一家老小過平安、幸福的日子可是日本的侵略打破了這樣的生活。為了祖國他們必須要上陣殺敵。
是啊!“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為國家做出貢獻,使中國更加強大這樣才不愧對那些抗日英雄,中國才不會重蹈覆轍。
2019國家公祭日體會
又一年冬日,轉(zhuǎn)眼已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fā)生81周年。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凜冽的寒風中,凌厲尖銳的防空警報聲再次在南京上空拉響。
家國休戚與共,人類命運共通。這一天,《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正式實施;這一天,來自世界各地愛好和平的人士,聚首南京,共同推開記憶之門,為的是一起點亮和平之光。
國家公祭“默哀一分鐘”寫入法規(guī)
從2014年開始,每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公祭日當天,南京全城默哀一分鐘。今年,“默哀一分鐘”被明確寫入法規(guī)。
今年11月23日,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全票通過《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稐l例》第十二條明確,舉行國家公祭儀式鳴放警報時,除了正在執(zhí)行緊急任務的特種車輛、正在從事特種作業(yè)的人員以外,其他人員就地默哀一分鐘,其他機動車、火車、船舶等停駛鳴笛致哀一分鐘。該《條例》于今年12月13日起正式實施。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表示:“《條例》具有里程碑意義,讓國家公祭各項保障工作有法可依。法律支撐下的儀式感,有利于更好涵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薄稐l例》主要起草人之一、江蘇省人大代表、江蘇三法律師事務所主任孫勇認為,《條例》中的規(guī)定具有積極的社會價值導向意義,發(fā)揮了立法的價值引導功能,更能進一步凸顯南京“博愛之都”“和平之城”的城市形象。
《條例》選擇在12月13日當天實施,彰顯意義?!霸凇稐l例》草案起草和征求意見階段,我們就聽到民眾對此的呼聲:肅穆的儀式感,應該貫徹到行為和環(huán)境中去,這是對國家公祭意義的彰顯,也是對民族精神的捍衛(wèi)。”南京市人大代表、江蘇三法律師事務所執(zhí)行主任劉偉說。
近年來,紀念館的接待量逐年猛增,截至2017年底,紀念館已接待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逾7370萬名觀眾,公眾對于這段歷史的關(guān)注度越來越高。
《條例》明確了紀念館的特殊法律地位,強調(diào)國家公祭場所管理區(qū)及周邊建設項目應當與國家公祭場所莊嚴、肅穆、清靜的環(huán)境和氛圍相適應。
江蘇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衛(wèi)星認為:“《條例》明確紀念館的特殊法律地位,強調(diào)營造國家公祭場所莊嚴肅穆的儀式感與總體氛圍,順乎民意,非常必要?!?/p>
記憶不會凋零,更廣維度傳播歷史
12月6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最近去世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王秀英、趙金華、陳廣順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記者看到,在紀念館的展廳中,兩側(cè)墻面上,掛著自2017年9月30日登記在冊的在世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照片燈。時間流逝,已有不少盞燈箱隨著老人們的相繼去世而熄滅了。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20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去世,目前登記在冊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我們目送他們的離去。但是,記憶不會凋零。
12月7日一早,91歲的劉健芝和83歲的祁恩芝老人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捐贈他們從1994年至2002年拍攝的1008張膠片底片、2002年至2018年11月拍攝的22286張數(shù)碼照片、5本《堅守24年的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祭奠活動紀實》圖冊。
祁恩芝老人說,只要還能拿動機器,我們就會一直拍下去。我們想告訴后人,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國人當自強。
今天,《歷史和平發(fā)展——馬吉祖孫的南京影像》攝影展在南京開展。1937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國際友人約翰馬吉選擇留在南京,與約翰拉貝、魏特琳等國際友人組建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并用16毫米攝影機秘密拍攝日軍暴行,這些影像成為留存至今有關(guān)南京大屠殺的唯一動態(tài)畫面?,F(xiàn)在,約翰馬吉的孫子克里斯馬吉用鏡頭記錄今天的南京城和南京人的生活狀態(tài),通過新舊影像對比,向世界傳播南京大屠殺史實、傳遞捍衛(wèi)珍愛和平的理念。
克里斯馬吉對記者說,銘記歷史的方式有很多種,共同目的是讓這段歷史一代代銘記,讓人們記住戰(zhàn)爭的殘酷與和平的可貴,避免悲劇和殺戮再次發(fā)生。“希望能通過馬吉家族的照片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中國與西方,讓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也看到人們?nèi)绾卧趹?zhàn)爭中幸存,又如何重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美麗新世界。”
今年4月4日,日本友人松岡環(huán)也將30年來所記錄的300多位大屠殺親歷者珍貴的口述原始影像資料捐贈給紀念館。以日本老兵三谷翔為原型的紀錄片電影也正在制作中。
松岡環(huán)說,堅持30年,是為了讓孩子們正確、客觀地了解這段歷史,將真相告訴后人。也是為了不讓自己曾接觸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們失望。只要自己還干得動,就一定會堅持下去。
更多的年輕人正在加入到南京大屠殺史的研究與傳播中來。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院長張憲文表示,越來越多的青年學者關(guān)注這段歷史,今年研究院有關(guān)大屠殺史研究相關(guān)課題申請者中年輕人就占多數(shù)。
2019國家公祭日總結(jié)
2015年,《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意味著中華民族這段歷史的血色記憶成為世界記憶,“申遺的成功成為南京大屠殺歷史傳播的新里程碑”。近年來,南京大屠殺史實知曉度逐年上升。僅在2017年,就有26萬余外國人來到紀念館參觀,在紀念館的留言本上也留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字。
“這是一段悲慘的歷史,應該被世人銘記,并且以后不能再發(fā)生類似的事情。”加拿大圣托馬斯市市長海瑟杰克遜參觀紀念館后留言,“參觀了有關(guān)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史料,非常震撼,捍衛(wèi)和平是人類的心聲。”挪威學者、有著“和平學之父”美譽的約翰加爾通感慨。
繼2016年10月《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岡城進行后,2018年6月,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走進白俄羅斯、捷克。展覽以“歐美人士視角”為切入點,以“第三方檔案”為素材,客觀呈現(xiàn)南京大屠殺歷史事實,短短幾天內(nèi)吸引很多當?shù)厥忻褡园l(fā)前往觀展,并給他們帶來深深的震撼。
白俄羅斯偉大衛(wèi)國戰(zhàn)爭博物館館長史利亞赫金感慨:“《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走進白俄羅斯,將促進兩國人民對二戰(zhàn)歷史的進一步認知,加深彼此的了解。把記憶存留下來,是為了讓悲劇不再發(fā)生,推動世界和平。”
捷克摩西州副州長盧卡斯為之動容:“歐洲民眾渴望加深對亞洲國家二戰(zhàn)史的全面知曉。盡管說什么都無法讓無辜死難者重生,但我認為紀念這樣的歷史事件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讓所有人都在心中記住戰(zhàn)爭的殘酷,在內(nèi)心深刻反省,這樣才會防止戰(zhàn)爭歷史重演,推動世界和平?!?/p>
和平,對南京這個經(jīng)歷苦難的城市來說,意義非凡。
2017年9月4日,“國際和平城市協(xié)會”向全球公告,南京成為第169座國際和平城市。
2018年9月,2018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在南京進行,主題為“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皣H和平城市協(xié)會”項目執(zhí)行會長弗雷德寇茲先生表示,南京成為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所有國際和平城市的人們,更多地了解中華民族熱愛、追求和平的悠久傳統(tǒng),也會明白中國在構(gòu)建世界和平城市目標中作出的努力。
12月7日,“攜手并進,共筑和平”——2018中外音樂光影和平匯演在南京舉行。來自中國、巴西、阿塞拜疆、埃及、印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的300多名大學生不懼寒冬,發(fā)出同一個聲音——和平。當無人機編隊拼接出的“PEACE”(和平)在空中定格時,更是表達出人們對山河壯美、人民幸福、世界和平的衷心期盼。
今天,和平鴿繼續(xù)放飛,穿越這座古老的城市,飛向高遠的天空與未來。81年來,南京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也在偉大復興中走向新時代,創(chuàng)造新輝煌。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心手相連,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的信心和信念無比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