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作文4篇
初一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作文1:帶來春雨的清明節(jié)
今天早上起來,天氣陰沉沉的,我想到:“每年的清明節(jié)都要下雨,今年為什么不下雨呢?”想著,我開始了一天緊張的寫作業(yè)之中,一大堆的作業(yè)寫得我頭暈惡心,中午媽媽叫我吃飯,我才停下了手中的筆,開始去吃午飯。吃過午飯以后,稍加休息,我又投入了緊張的寫作業(yè)之中。
唉!也許是太累了,我忽忽悠悠的睡著了。侯翔!侯翔!你怎么睡著了,小心感冒著涼,叫聲把我從夢中驚醒,我一骨碌爬起來,眼角鉆心的疼痛,原來是睡覺的時候戴著眼鏡,眼鏡墊到了眼角,才使得眼角疼痛的!
媽媽讓我喝點水再去寫作業(yè),我起身朝著窗外看去,淅淅瀝瀝的下起了小雨,我對媽媽說:“媽媽,清明節(jié)下雨了。”
媽媽朝外面看去,可不,真的下起了今年第一場春雨。我感嘆道:“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初一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作文2:清明情思
清明,一個很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一個歷來受中國人重視的節(jié)日,也許是到上海來的這七年以來,沒有過過清明,或者是每次都在清明去烈士碑掃墓,使清明在我的潛意識中失去了本質(zhì)上的意義。在清明前幾天聽同學說著要去鄉(xiāng)下掃墓時,我心里就很難過。一種抑制不住的哀傷在我心頭蔓延。直到早上路過橋邊,看到東邊那塊墓地上,青蔥掩映不住來往的人潮,一些私家車安靜的停在路邊,暗示著他們特地而來。沒有預兆的,那種疼痛蔓到我的指尖,我的淚很沖動地想要滑出眼眶。
不論怎樣,這些人做的事,這些每個人分內(nèi)的事,我一輩子都不能做。從舉家遷徙后。外婆、小姨,還有祖祖輩輩葬在老家泥土里的親人,如今,都已被無情的水淹沒,蕩然無存。我至今無法忘記臨走時的情景,那些跪在墳堆前悲痛的哭聲,多少淚灑在墳前。當我們燒完紙錢,拔完墳堆上的雜草,擦凈碑上的污泥時,多少人倔強的趴在墳前不肯離去。要知道素以土葬的家鄉(xiāng),尸骨無存,是多大的忌諱。而對于我們這些人來說,又是何等的罪過?一些哭昏的老者,他們的內(nèi)心是何等的悲悵,他們又會遭到多少良心的譴責?
也許土葬的家鄉(xiāng)風俗就注定了三峽人要歷經(jīng)許多內(nèi)心的掙扎。“每逢清明倍思親”,多少的移民想要祭祀先祖,磕頭燒香,可現(xiàn)在只是奢望。三峽那給多少人帶去福利的水,卻沖垮了那里人曾今的家園,祖輩的墳塋,更沖垮了多少人那份思鄉(xiāng)的情愫。
多少人渴望回到家鄉(xiāng),再回到他們的身旁,深切的叫聲已故的親人。可是我們已經(jīng)沒有家鄉(xiāng),那里沒有了我們的立足之地和棲身之所,更沒有能實現(xiàn)我們掃墓愿望的地方。
思念是一種病,潛伏期是你擁有之時,發(fā)作期使你失去之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思鄉(xiāng)之人欲斷魂。
初一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作文3:清明節(jié)掃墓
2013年四月四日是清明節(jié),這天上午八時我和爸爸、媽媽乖坐公共汽車回老家,給祖公、祖母、奶奶掃墓。清明節(jié)那天,綿綿細雨,似千萬條銀絲,從天空中飄落下來,像蛛絲一樣輕,像針尖一樣細,像棉線一樣長。
早餐后,我隨著爸爸媽媽一同去掃墓。一路上,媽媽跟我說,清明節(jié)是一個后人祭奠先人的節(jié)日,而掃墓呢,就是拜祭祖宗的一種形式,把他們的墓地清理干凈,除去雜草雜物,代表我們對祖宗的懷念。
我們走小路,鄉(xiāng)間小路上下了雨后一片泥濘可是卻十分美。小雨滴打在我們的面頰上十分的涼爽,又好像在唱一首歌,我們邊走邊欣賞景色:小路上到處都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花,他們爭芳吐艷,一朵比一多好看。不久就到了。
我們給老爺上墳,那有點高,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去,哪兒是土墳,又剛下過雨所以十分的滑,我差一點就摔倒了,幸好姐姐把我扶著。我們給老爺先燒了點紙,然后放了一串鞭炮,表失去邪。大人們?nèi)〕龉┢窋[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后輩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念念有詞呢,瞧,表哥念著:“祖先保佑,讓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
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祖先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著給奶奶逝世后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祖先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jié)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
初一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作文4:清明時節(jié)憶屈原
屈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的愛國之心是無人能比的。
我們怎能忘了屈原,在懷王客死于秦之時來到江邊,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舉世皆醉,而我獨醒。”漁夫勸他說:“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哺其糟而啜起醴?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長嘆一聲說:“世人又有誰能理解我呢?楚國日削月割,懷王客死于秦,只剩下無能的襄王與子蘭。楚命不久矣,我又有何顏面茍活于世?唯有一死,乃了我心頭之恨!”乃作《懷沙》之賦,然后懷石投汨羅江一死。后人對此不平,以為楚王那樣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盡忠和報效,我認為這忽視了他作為“政治家”的一面。焉知政治也是一種“理想”。政治家與政客不同,前者是別無選擇的獻身,后者卻是投機。身為“楚臣”,他不能承受楚國亡國的事實。
僅作為一個“詩人”,即使“國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詩人可以以“詩”愛國和救國。他可以為國家的教育事業(yè)做出奉獻,但作為三閭大夫必須沉江。屈原的這種“相始終”的精神,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面對失敗的唯一選擇,他把作為“政治家”的責任放到“詩人”之上,這才是屈原對自己的定位。
屈原是不會等到敵國軍隊侵入受辱而死的。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國。他要選擇死,一種自由的、高尚的、獨立的死。“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他悲吟著,高歌著,在汨羅江飽覽他所摯愛的山河大地,從容如歸地赴死。
屈原的死是偉大的,他為了祖國,為了社稷,殫思極慮,至死不渝,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祖宗給了我們一個清明節(jié)。清明時的中國,生人走到死的邊界,冥冥之中的靈魂也來與生人相逢。中國人,不只是活在自己的生命里,還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活在歷史里,活在未來中。五千年積淀的,絕非只是出土的竹簡,而是這中國式的生命,這使得中國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體上的人生更為漫長浩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