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告白讀書筆記范文
《無聲告白》主要講述了一個追求特立獨行想做醫(yī)生的美國女子和一位在美國長大不合群的中國男子組合家庭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臒o聲告白讀書筆記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無聲告白讀書筆記范文一
我讀了這本書后,有很多感觸,這本書回憶了一個混血女孩離開人世前一家人的生活,講述了她離開人世后一家人發(fā)生的事,這本書也揭示了種族問題、性別歧視、上一代對下一代的影響、社會對家庭和個人的影響、家人之間的相處和溝通等問題。
在這個生活在美國的家庭中,父親詹姆斯是中國人,詹姆斯兒時隨著謀生的父母到了美國,從小就感受到了別人對他與對其他人的不同,他處處怕別人知道他的不同,處處想和別人一樣。母親瑪麗琳是美國人,瑪麗琳由她母親一人撫養(yǎng)長大,被她母親教育最重要的是管理好丈夫、孩子、房子,于是放棄了繼續(xù)深造,成為醫(yī)生的機會,她聽到女醫(yī)生便會有驚訝的反應。
當瑪麗琳嫁給詹姆斯的時候,她母親認為她不對,她應該嫁給一個和她“更像”的人,她和詹姆斯“不像”。我認為,如果瑪麗琳聽了她母親的話,或許后來就不會有她女兒莉迪亞的悲劇,她兒女的生活就不會有那么多無奈和困擾,她的家庭就不會發(fā)生那么多的事,但根源在于種族問題。
詹姆斯和瑪麗琳的大女兒莉迪亞沒有朋友,因為她和別人“不一樣”,瑪麗琳把自己未實現(xiàn)的愿望寄托于大女兒,希望她成為一名醫(yī)生。莉迪亞在家人面前假裝自己有朋友,對媽媽的要求無條件服從,因為她愛媽媽,希望媽媽開心,而不是因為愛科學,不是因為想成為一名醫(yī)生?,旣惲諈s沒有發(fā)現(xiàn)年少的女兒內(nèi)心背負了這么多,同時,她還忽視了小女兒漢娜和兒子內(nèi)斯,這三個孩子的內(nèi)心都發(fā)生了問題,在他們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中,悲劇就發(fā)生了。
當莉迪亞永遠消失在他們的生活中的時候,在他們受盡煎熬后,才漸漸發(fā)現(xiàn)了一些東西,想挽回一些東西,可是,有的卻再也回不來了。
終于,瑪麗琳知道了自己應該早早地關注莉迪亞真實的想法,應該給另外兩個孩子多一些關注,應該更坦誠地和丈夫交流。詹姆斯后悔沒有在犯錯之前醒悟,內(nèi)斯后悔沒有早早地說出該說的話……最后,他們明白了這些,瑪麗琳終于去擁抱了那個一直渴求母親關注的小女兒,原諒了丈夫,詹姆斯終止了錯誤。
在失去了一些過后,他們終于懂得了,應該讓一個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人,珍惜值得珍惜的人,及時說出該說的話,不然,很多事情都來不及后悔。
我們在生活中也一樣,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別人,常常因為交流不當?shù)膯栴}產(chǎn)生隔閡甚至是沖突,也造成了令人遺憾的事,我們需要用正確的方式交流,我們需要相互理解。
這本書讓人反思種族問題,反思性別歧視,反思怎樣與家人溝通,反思怎樣做真正的自己。
無聲告白讀書筆記范文二
不愛看悲劇,每每讀這樣的書都有種心塞塞的感覺,也許這是我個人在心理上躲避著什么吧?不討論我的心理軌跡,還是來看看我們?nèi)蚀鹊淖髡甙伞?/p>
伍綺詩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俄亥俄州長大,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父母均為科學家,是香港移民第二代。
文章的開篇就這么寫著――“莉迪亞死了,可他們還不知道?!彼呀?jīng)為這部作品定下了調(diào)子,這是一部真真正正的悲劇。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在尋找自我的路上要么找到、要么死!如此惡狠狠的開篇……
一個個體的終結(jié)可能會導致家庭的終結(jié)……繼而整個社會……。如果照這個線寫下去,我們看到的畫面將是一個晦暗的如霧霾籠罩的大地!那才是真正的悲劇——沒有一絲希望。
然而,作者是仁慈的。當我讀到莉迪亞不幸離世并非是她對人生的絕望而是為了給自己勇氣找到真正的自己時,當這樣的悲劇僅僅是一個懵懂少年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的失誤時,我感嘆……
“還不算太晚。莉迪亞在碼頭上許下新的承諾,這一次,是對她自己許的。她將重新開始。她會告訴她的母親,夠了。就算她物理不及格,就算她永遠當不成醫(yī)生,那也沒關系。她還會告訴母親,還不算太晚。一切都不晚。她要把項鏈和書還給父親,她再也不會把只有撥號音的聽筒扣在耳朵上,她再也不會假裝成另一個人了。從現(xiàn)在開始,她要做她想做的事情?!?/p>
但悲劇就是悲劇,一朵被期待、被憧憬的美好而年輕的生命終結(jié)了。帶著父母雙重夢想的生命……
在這本書里,我讀到了一個不和諧的節(jié)奏。書中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和實際行為如此的不協(xié)調(diào),甚至相反。他們不愿意或者沒有能力表達真正的自己。詹姆斯一家或者說有這么一個群體。這些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去愛。他們活在自我的安逸狀態(tài)下,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封閉的一個自己想像出來的空間。并把自己的想像及愛強加與那個被愛的人身上,或者孩子或者伴侶。有那么一天,當真相打碎了這個夢……悲劇……來了。
好了,回到伍綺詩的無聲告白的世界——在部作品里即將肢解的家里還有愛。大家都愛著彼此卻又用這份愛傷害著彼此。也許正因為有愛才會看到這兒還有一個被忽視的天使,小小的漢娜就如一個小小的暖暖的火苗。她想溫暖周圍的一切,卻能力不足。但她依然是暖暖的。漢娜用自己的方式溫暖著家人……也同樣溫暖了我的心。有了漢娜這部悲劇才有了希望……也有了活下去的可能。
我不想說那么沉重的話題。我只想說找到自己并展示給愛人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學會溝通并坦誠的交流才是避免悲劇的根本。在有愛的世界里……告訴他你需要什么就好。
還有一個題外話。我一直在想,在被畸變心理的父母關愛下如何成長為心態(tài)正常的孩子?“被有著畸變心態(tài)的父母忽視才成就了漢娜?這算是幸運?那么同樣被忽視的內(nèi)森選擇了強大自己準備逃離又算什么?”
無聲告白讀書筆記范文三
我一般不看小說的,但這是一部改變我對敘事技巧看法的小說。
我一直認為小說終究是沒有價值、營養(yǎng)的,它們描繪的世界離自己那么遙遠。
但我現(xiàn)在明白,故事是把事實道理用極具感染和穿透力的方式表達出來,故事源于事實又高于事實,謝謝《無聲告白》這本書!
其實這本書剛吸引我的是因為Kindle的推薦,亞馬遜暢銷榜,華裔作家的力作。
買了電子版后我花了兩天就讀完了,是我讀書最快的速度了,讀的過程中,內(nèi)心時刻充滿著激動和恐懼,激動在于我心中的價值觀被這本書很好的展現(xiàn)出來,恐懼是因為我怕自己會踏上莉迪亞的"不歸路".書本花了很多的時間描繪人物心理和細節(jié),但總的內(nèi)容這篇文章就可以涵蓋,但是它帶來的思考遠遠沒有結(jié)束。
書中是以一個不尋常的5口之家的發(fā)展為主線。為什么不尋常,因為男的是華人,女的是美國人,因此他們的孩子是混血,那個年代,混血孩子的定位不清楚,不知道自己到底屬于中國人的群體還是美國人的群體。孩子們想和美國朋友一起,但是由于膚色問題沒人愿意和他們當朋友。
文章以女主莉迪亞的死亡拉開序幕,用莉迪亞死亡后家庭生活的變化和死亡前現(xiàn)實的生活交織描寫。莉迪亞的父親詹姆斯·李是一個美籍華人,靠著父母餐廳端盤子等不體面的工作把詹姆斯變成了美國國籍,但詹姆斯因為父母的工作深感自卑,他從不和別人談論自己的父母,為了不讓大家以他為話題點,他拼命的想要融入周圍的人群,他只希望自己普普通通,不被人注目,但由于他的獨特的外表,不管在哪里都感覺周圍充斥著異樣的眼光。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知名學府哈佛大學,他繼續(xù)努力讀研讀博,他本以為可以留在哈佛大學任教,因為當時他的導師告訴他有個歷史教職剛空缺出來,然后最后也許是因為他獨特的外表或是不善于交際,他最終沒能留在哈佛,而是去了一個普通的高校—海爾伍德任教。從那時起,他討厭過去的自己,討厭過去的一切,討厭怯懦、獨特、孤獨,向往合群和普通。
莉迪亞的母親瑪麗琳是美國人,她從小就對化學、物理和生物感興趣,她的夢想是當醫(yī)生,雖然那時候女醫(yī)生屈指可數(shù)。然而她的母親卻是家政課老師,她的目標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嫁給哈佛男、照顧孩子和房子的家庭主婦,而瑪麗琳卻希望自己永遠獨特、引人注目。她不在乎媽媽的反對,報考化學、生物專業(yè),去做常人眼里只有異類才做的事情,她一直追求的是特立獨行。也許正因為這一點,她在大學上詹姆斯課的時候,第一眼就被這個獨特的男人吸引住了,從此墜入愛河,可沒想到,還沒完成學業(yè)的她懷孕了。因此她不得不放棄學業(yè),按照曾經(jīng)母親給她的路,結(jié)婚生子。但她內(nèi)心從沒放棄過追求自己夢想、追求醫(yī)生目標的愿望,她不甘平凡。
從開始我們就可以看出,性格,價值觀迥異的兩個人如果無法互相容錯,注定會過上不幸福的一生。
我們知道讓一個人改變最大的動力,是讓他親生感受到和自己一樣的人實現(xiàn)了自己心中夢想的成功案例。而瑪麗琳在第二個孩子稍微長大后因為生病去了醫(yī)院,她意外的發(fā)現(xiàn)有個年輕的女孩—她世界里女孩全是護士—別人都叫他醫(yī)生,甚至別的男醫(yī)生也會請教她一些問題。她內(nèi)心從沒有過的震撼,她曾經(jīng)魂牽夢縈的職業(yè),曾經(jīng)付出無數(shù)心血想要實現(xiàn)的目標,現(xiàn)在真切的發(fā)生在了這個普通女人的身上。她決定離開自己的家庭,雖然有老公和兩個孩子,但她依舊認為自己可以離開他們繼續(xù)深造,但這段日子只持續(xù)了兩個月。當她還有兩個星期就要完成考試拿到學業(yè)證書的時候,她暈倒了,結(jié)果檢查是她再度懷孕了。她不得不向生活妥協(xié),再一次當起了家庭主婦,趨于平庸。當她回到家的時候,由于自己的長時間離開,家里已經(jīng)混亂不堪,孩子們第一時間緊緊抱著她,她因此采用了很多人沒有能力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時候都會采取的辦法,生個蛋,讓蛋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從再一次回到家里的那一刻,那決定把自己所有的夢想讓莉迪亞實現(xiàn),她在腦海中用物質(zhì)給莉迪亞規(guī)劃了一個"美好"的未來!
同時由于詹姆斯的兒子性格軟弱,這也讓詹姆斯想起了年輕的自己,眼前的孩子似乎就是過去的自己。他討厭過去的自己,自然也不喜歡現(xiàn)在的兒子。當他兒子告訴他他的夢想是去外太空,當宇航員的那一刻,他不知覺得打了孩子一巴掌,把他和孩子的牽絆打碎了。因此詹姆斯覺得莉迪亞很像年輕的瑪麗琳,那么合群、惹人喜愛,因此他把自己全部的關愛給了莉迪亞,因為內(nèi)心的自己多么向往自己年輕時可以像莉迪亞這樣。
就這樣,莉迪亞無法控制的開始承擔父母兩個人所有的關愛—過多的關愛。從那時起,她的所有的生活都被父母用放大鏡檢閱著,她的所有目標也都只是父母的目標。也許單純的強加一方的夢想,孩子雖然不會快樂,但也不至于選擇自殺這條不歸路。根本原因在于,她的身上強加了父母兩個人迥異的夢想,一個想要獨立、鶴立雞群、受人矚目的夢,一個想要融入團隊、普普通通的夢,兩個夢不斷地撕扯她的快樂,直到把所有這一切撕得粉碎。
當她選擇自殺的時候,父母根本不相信這件事情會發(fā)生在自己女兒的身上,他們的印象里,女兒樂觀、好學,有很多朋友,不可能孤獨無助到自殺去解脫。她的女兒會主動要求學習物理和化學,會考上成績第一個給目前看;他的女兒會認真看自己給她買的書《建立人脈的法則》,每天都會給自己的同學打電話,而且相聊甚歡。這一切讓他們無法相信自己孩子會選擇自殺。
然而我們太忙,太瑕于自己的世界,我們只看到了表面,而沒有看到真實的事情。因為我們忙碌到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莉迪亞由于害怕母親再度離開家,讓家庭支離破碎。害怕父親每天對自己失望的表情!。因此她選擇了妥協(xié)。雖然說自己會聽從莉迪亞的想法,她只是給她建議,但每次目前都帶著強烈期待,也許她自己沒有注意,但孩子全看到了心里,因此她只能每次用好的好的來回答。以至于讓媽媽認為她就是想要與眾不同、就是想要當醫(yī)生。為了不讓爸爸失望,她在沒有任何朋友的情況下,選擇撥打語言助手,自己則假裝是在和好朋友聊天。
反觀,她的哥哥內(nèi)斯,由于自己缺乏父母的關愛,但這也給了他追尋自己航空夢的機會,他從憎恨莉迪亞受到的寵愛,慢慢的變成同情莉迪亞。他在沒有父母的關注下,考上了夢寐以求、可以作為航空夢跳板的哈佛大學。然而正是由于他的理解,讓莉迪亞覺得這個家里唯一的牽絆就是自己的哥哥了,因此他哥哥離開家去哈佛上學的事件成了她跳湖自盡的導火索。
一切就這么結(jié)束了,但這本書給我的思考卻遠沒有結(jié)束。這些問題根深在我的大腦中:
家庭和事業(yè)如何平衡?不同的目標性格的家庭就不能幸福嗎?怎么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我們?yōu)槭裁磿憛捲瓉碚鎸嵉淖约?當然這里只有我片面的思考,我希望可以看到你們的思考。
家庭和事業(yè)本身就無法分隔開,一旦產(chǎn)生它們勢必會交融在一起。任何企圖把家庭和生活分開的手段都是徒勞,因為夢想再大也逃不過人心。我記得畢業(yè)后不久面試了白鷺芳洲藝術(shù)基地的銷售崗位,后來得知它主要是個性化婚禮策劃的,而且老板和他的老婆在一起工作,他老婆是他的助手,她已經(jīng)有了2歲的女兒。與其說這是一個企業(yè),不如說這是一個承載夢想的平臺,在這里家庭和工作融合在了一起,老板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業(yè),老婆則在公司幫助老公打理雜事。其實,這也是我想要的生活。不管去哪里,不管工作多么不確定,家庭永遠是確定的,是穩(wěn)定的。
第二個問題我還沒有答案,畢竟自己結(jié)婚時間很短,沒有足夠的生活閱歷支撐我回答這個問題。我唯一能說的是往往成功的企業(yè)家或藝術(shù)家,他們本身就是個外人看似不可能存在的矛盾體。他們既內(nèi)向,又外向。既暴躁,有和藹。既優(yōu)柔寡斷,又當機立斷。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可以認親自己的優(yōu)劣勢,在不同的情景下,發(fā)揮出不同的特點。我們不需要一個完美的個人,只需要一個互補的團隊。
培養(yǎng)孩子的根本是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這一切的基礎是承認孩子是一個脫離父母的、獨立的個體《無聲告白》讀后感3000字作文。他屬于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夢想和性格。他不是承載我們未完成的夢想的器皿。而我們要做的只是在孩子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道路上提供成年人的幫助,知道孩子的興趣和天賦,把枯燥的事情用孩子感興趣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比如他喜歡動物不喜歡英語,用動物組成英語字母的形式或許有幫助。我們需要的是找到孩子的天賦、引導他去做他可以做的很好的事情,慢慢的,做的好的事情就會變成他的興趣。我的原則是,如果你本身足夠厲害,你可以幫助孩子找到工作,那么你可以事無巨細的關注孩子。如果你希望你孩子超過你過上屬于自己的生活,你什么都不需要做,無為而治或許是最好的辦法,你只需要傾聽孩子,給予指導和建議。學習生涯中有兩個東西極其重要,興趣和朋友。
我曾經(jīng)一直是一個關注自己缺點勝于自己有點的人,文章中的詹姆斯也是,我們拼命想彌補自己的缺點,就像補習自己不擅長的科目一樣
慢慢的,當性格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變的自卑,開始討厭自己,認為自己不該這樣。而這一切對我慢慢好轉(zhuǎn),在于我讀了關于內(nèi)向、天賦、性格、優(yōu)勢等一系列書籍開始,慢慢的我可以正視自己的缺點了,我知道有些是不能改變的,而我要做的事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然后用專屬于自己優(yōu)點的辦法,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只要知道目標,每個人都有只屬于自己最高效的辦法。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解放了人性,也解放了夢想,是時候讓自己承擔起自己夢想的全部重量,不要把它交給任何人,包括自己孩子。
無聲告白讀書筆記范文四
終于讀完了華裔女作家伍綺詩的小說《無聲告白》,本書不愧奪得20某某亞馬遜年度最佳圖書第1名。故事編巧妙細致,用詞精準。內(nèi)容吸引讀者強烈地追求下文。直至揭示事件真相。
在小說中,每個人都有心中的夢想,在現(xiàn)實中卻都舉步維艱。當成人的夢想遭到現(xiàn)實困境,當成人解決不了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這種憤憤不滿,這種失魂落魄,就會轉(zhuǎn)嫁到幼小而柔弱的孩子身上。
故事以16歲的女孩子——花季少女莉迪亞死亡為開篇,層層剝離莉迪亞的死因為線索。最終道出了父母“以愛之名,行謀殺之實”,令人心情沉重。
莉迪亞是家里的大女兒,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對她生活上關懷備至。她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發(fā)。父母深信,莉迪亞一定能實現(xiàn)他們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父親將自己無法合群的遺憾變成對她的諄諄教導。成為醫(yī)生、交很多朋友,這兩件事成為她生活的全部,然而這并非她所愿。使莉迪亞承受巨大的壓力,直到有一天,她無法承受而自殺死去。
莉迪亞的父親——華裔大學教授,詹姆斯•李是一個內(nèi)心壓抑的男人,他的壓抑來自于他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作為生活在美國的華裔底層后代,從小被排擠和孤立,自覺低人一等。最大的理想就是融入白人的世界。而他又將這一切傳遞給了他的下一代身上。
身為一個哈佛大學肄業(yè)女大學生,莉迪亞的媽媽瑪麗琳的內(nèi)心始終有難以釋懷的遺憾,遺憾自己沒有完成的學業(yè),遺憾自己變成了一個家庭主婦,她是那么渴望被這個社會的認可,那么渴望與眾不同。她的夢想和生活無法完美統(tǒng)一。瑪麗琳的痛苦也是無比真實的,她愛著自己的丈夫和子女,但卻又過著不是她真正想要過的生活,在莉迪亞只有5歲某一天的早晨,瑪麗琳不辭而別去外地求學以完成自己出人投地的夢想
當瑪麗琳因懷孕第三個孩子而不得己回家的時候,全家人并沒有欣喜若狂,而是變得小心翼翼,尤其莉迪亞,容忍并接受母親把全部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她擔心自己哪怕一點微小的錯誤會讓母親再次離開。每到節(jié)日母親送給她的禮物是各種書籍以及一個聽診器,莉迪亞內(nèi)心雖然不喜歡還是違心地假裝高興接受了。她利用暑假由母親安排學習代數(shù),報名旁聽大學的生物課,星期一、三、五都有,整個夏天忙個不停。無論母親對她提出什么樣的要求,她的回答總是“是的,是的,是的”。 莉迪亞——她是全家的中心,盡管她不愿意成為這個中心——每天都擔負著團結(jié)全家的重任,被迫承載著父母的夢想,壓抑著心底不斷涌起的苦澀泡沫。
終其一生,她都能聽到母親的心跳堅定有力的叫囂:醫(yī)生、醫(yī)生、醫(yī)生。她母親是如此渴望實現(xiàn)這個夢想,除了當醫(yī)生,莉迪亞無法想象自己能夠擁有別樣的未來和不同的人生,那好比太陽圍著月亮轉(zhuǎn)、自然界沒有空氣一樣荒.唐。但是她的成績在下滑,物理不及格,大學生物聽不懂。父親渴望她廣交朋友,母親想讓她成為一名醫(yī)生,她都無力做到,內(nèi)心感到絕望和崩潰。
更讓莉迪亞失望的是哥哥內(nèi)斯即將離家去哈佛上大學,因為哥哥原本能理解她,也是她最堅定的依靠,她無法想象沒有哥哥的日子。孤立無援的她,沒有勇氣去面對令人窒息的家庭氛圍,沒有勇氣去面對沒有同伴,沒有朋友的學校生活。逃離,唯有逃離,才能擺脫這一切!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時候,她獨自一人來到家附近的碼頭的小船上,小船漫無目的漂呀漂,她覺得自己仿佛在太空漂浮,毫無羈絆,擺脫重負,于是翻身跨出小船,從此沉入永遠無法回歸的水底。
看完《無聲告白》一書后,有兩點值得思考:
1、作為母親的馬麗琳對于女兒莉迪亞的學習情況沒能和老師、家長、丈夫以及女兒本人有過任何溝通。對孩子成績下滑以及晚回家撒謊說在校學習等等聽之任之,沒有對出現(xiàn)的各種異常情況及時了解掌握。自我封閉而一意孤行,只知道不停地加壓,以至于孩子不堪重負。
2、馬麗琳有關自身幾件重大事件的處理上不理智,缺少規(guī)劃且性格偏執(zhí)。一因未婚先孕大學肆業(yè),影響了日后的就業(yè)與個人發(fā)展;二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不顧及兩個幼小的孩子不辭而別,給孩子造成無法磨滅的心理陰影;三對待3個孩子不能一視同仁,出現(xiàn)嚴重的偏頗。
其實每個人都難免存在認知上的誤區(qū),甚至盲區(qū),每個人都很難走出自我的局限。那么及時的溝通交流以及學習和反思就顯得極有必要。
所以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不斷成長是我們幸福生活的源泉。
無聲告白讀書筆記范文五
一個追求特立獨行想做醫(yī)生的美國女子和一位在美國長大不合群的中國男子組合家庭。他們彼此艷羨,男子羨慕女子的坦然自若,自信大方,毫不畏懼;女子羨慕男子的特立獨行。這樣的結(jié)合似乎很合理,但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讓他們與周圍格格不入。因為家庭,女子放棄了醫(yī)學夢,最終把所有的夢想期望寄托在女兒身上。男子則想讓女兒變得更受歡迎,擁有更多的朋友,一直被異化,被忽略這也是他曾沒有得到過的。然而她們的女兒并不喜歡醫(yī)學成為干練的女強人,她只是一個普通的性格有點孤僻的小女生。接下來,她承受了太多,終于因為“極度”關注走向毀滅。
父母以為很愛我們,給我們所有,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卻只是他們想要的。乖巧的孩子想要父母開心,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自己不開心。
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她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選擇,都是普通的人,不必為充當緩和矛盾的工具,而接受所有,承載過多的期望。
在外人看來你恍如救世主,試想當年王昭君出使西域和親的背后她隱藏了多少悲哀與孤獨,卻仍要以光輝的和親使者形象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我們千古吟誦,而不知她背負了多少光輝使命的壓力。但還是值的肯定:她偉大,她隱忍。一個讓人敬佩又憐惜的女子。
我們應該要有自己的聲音,不必去偽裝成大家想要的樣子。
倘若他們的女兒是一個會發(fā)出自己聲音的人,那么她也許不會走向絕望的道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就算你在別人看來是多么的格格不入,多么的不合群,你也不會覺得孤獨。這個社會并不缺少孤獨者,不必自憐自艾。有句眾所周知的話:你的孤獨雖敗尤榮。“認清自己的孤獨,才能倘開心扉,才不會被孤獨本身所困擾。不用逃避,不用掩藏,這樣就是你,或許看起來就是那么的不合群?!边@是我想對莉迪亞說的,你背后似乎有些我的影子。
對每個人來說生活本身是不同的,沒有好壞之分,你覺得快樂那就對了,人生也就是這么回事。我不說莊子的虛無主義,我不能超然物外,但生活還是要繼續(xù),得由你自己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