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話題作文:生命的痕跡
時間:
若木1由 分享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在生長與消亡中留下痕跡。地層中的羊齒類植物,化成了煤;石板上三葉蟲的遺骸,是它樸素的墓志銘。當人作為個體走向死亡的時候,他的記憶也隨之一起逝去。為了保留這些寶貴的人生經(jīng)驗,人們往往把它著述為書,流傳后人。正如一位哲人在他的遺作中所寫:“這是將要離崗的哨兵對將來替崗的新兵的忠告,是老之將至的人最后的叮囑。”正是在這樣記憶的流傳中,歷史之河緩緩前行。
如今,在這個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記憶移植在不久的將來或許會成為可能。這樣驚人的發(fā)現(xiàn),使人不由得浮想聯(lián)翩。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人類在數(shù)千年與自然力搏斗的文明史上,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成就,也留下了許多難解的謎。無論是諾亞方舟還是死海卷軸,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那么這千百年人們的艱辛、努力,勞作、血汗將會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認識了過去,我們才能更好地開拓未來。
愛因斯坦、牛頓、居里夫人,這一位位才智出眾的名人甚至早已將他們的大腦留給后人保存。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如今正安放在實驗室中的愛因斯坦的大腦又能為我們破譯多少的生命密碼!我們憧憬,幻想,又在深思。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轉瞬即逝。移植人的記憶畢竟是一種很主觀,甚至悖于一般自然法則的做法。科幻小說里被冰凍幾十年后復活的人,往往面對變幻莫測的現(xiàn)實無所適從。大多沉重的過去和回憶是否會給銳意創(chuàng)新的現(xiàn)實背上沉重的翅膀?丑惡、貪婪、暴虐是否也會一樣流傳后人,這樣“前衛(wèi)”的技術怎樣才能應用于人類愛與和平的事業(yè),值得好好地斟酌思量。
人是復雜的,每個人的記憶都是廣闊浩瀚的星空,那無數(shù)隱秘矜持的情感,畢竟是不可復制的,也是不能拷貝的。
人生雖然只有幾十年,卻絕不是夢一樣的幻滅,只要追求真理,便得永生。人生不是一支燃燒的蠟燭,而是舉著的火炬,我們必須把它燒得光明熾熱,傳給下一代的人。記憶,也大抵如此吧。
噢,生命的痕跡……(江蘇考生)
【名師點評】
本文由“生命”進入“記憶移植”論題,首先從死亡的角度對人生意義展開詩意的沉思。作者視野廣闊深邃,議論涉及生命與自然,個體與群體,歷史與現(xiàn)實、未來,主體精神與自然法則,人類情感與科技發(fā)展等,融思、史、詩于一體。尤其結尾處關于人生的比喻,頗類莊子“薪盡火傳”之思,對人的精神的永久性作了探索。
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的文風,猶如善于治軍者,雖統(tǒng)馭千軍萬馬而能寂靜不嘩,精光內斂、不動聲色之中自具威勢,內在的節(jié)奏蓄而不發(fā),富于余韻。中學生考場之作乃能如此,殊為不易。
如今,在這個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記憶移植在不久的將來或許會成為可能。這樣驚人的發(fā)現(xiàn),使人不由得浮想聯(lián)翩。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人類在數(shù)千年與自然力搏斗的文明史上,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成就,也留下了許多難解的謎。無論是諾亞方舟還是死海卷軸,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那么這千百年人們的艱辛、努力,勞作、血汗將會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認識了過去,我們才能更好地開拓未來。
愛因斯坦、牛頓、居里夫人,這一位位才智出眾的名人甚至早已將他們的大腦留給后人保存。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如今正安放在實驗室中的愛因斯坦的大腦又能為我們破譯多少的生命密碼!我們憧憬,幻想,又在深思。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轉瞬即逝。移植人的記憶畢竟是一種很主觀,甚至悖于一般自然法則的做法。科幻小說里被冰凍幾十年后復活的人,往往面對變幻莫測的現(xiàn)實無所適從。大多沉重的過去和回憶是否會給銳意創(chuàng)新的現(xiàn)實背上沉重的翅膀?丑惡、貪婪、暴虐是否也會一樣流傳后人,這樣“前衛(wèi)”的技術怎樣才能應用于人類愛與和平的事業(yè),值得好好地斟酌思量。
人是復雜的,每個人的記憶都是廣闊浩瀚的星空,那無數(shù)隱秘矜持的情感,畢竟是不可復制的,也是不能拷貝的。
人生雖然只有幾十年,卻絕不是夢一樣的幻滅,只要追求真理,便得永生。人生不是一支燃燒的蠟燭,而是舉著的火炬,我們必須把它燒得光明熾熱,傳給下一代的人。記憶,也大抵如此吧。
噢,生命的痕跡……(江蘇考生)
【名師點評】
本文由“生命”進入“記憶移植”論題,首先從死亡的角度對人生意義展開詩意的沉思。作者視野廣闊深邃,議論涉及生命與自然,個體與群體,歷史與現(xiàn)實、未來,主體精神與自然法則,人類情感與科技發(fā)展等,融思、史、詩于一體。尤其結尾處關于人生的比喻,頗類莊子“薪盡火傳”之思,對人的精神的永久性作了探索。
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的文風,猶如善于治軍者,雖統(tǒng)馭千軍萬馬而能寂靜不嘩,精光內斂、不動聲色之中自具威勢,內在的節(jié)奏蓄而不發(fā),富于余韻。中學生考場之作乃能如此,殊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