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水為話題的900字作文
以山水為話題的900字作文
水的靈動始終保持著一色的蔚藍,而沉穩(wěn)的大山四季都變幻著色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山水的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山水訴
山水生靈在向人們訴說著一個個千年不變的神話,在物質(zhì)文明高速發(fā)展的今天,還有多少人肯靜下心來想一想,這些所謂的風(fēng)景名勝,究竟是用來做什么的?
---序
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從小學(xué)的語文課本里讀到中國還有這樣美的地方時,我就對桂林山水充滿了向往,在我的心里,有著五千年歷史與文明的中國,那萬里錦繡河山就是五千年文明的精彩畫卷,如果說文化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那些錦繡的萬里年河山風(fēng)光就是文化的具體存在,桂林山水就是中國文化中絢麗多姿的一筆,這精彩的一筆為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增添了無限的委婉神韻,今年的春季,有幸來到這個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城,目睹了那傳說中的神奇山水,桂林山水的美是無法用文學(xué)的語言來說清楚的,美的神韻奧妙,美的鬼斧神工,美的和諧生態(tài),美的錦繡自然,美的夢幻天堂。
五一假期,爸爸帶我去游覽了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很早的時候就聽說過這句話,看盡桂林山水美貌,欣賞煙雨漓江的風(fēng)光,那雨霧蒙蒙的景色使人如處在人間仙境一般!沁人肺腑,醉人胸懷!
沿著漓江———桂林的經(jīng)脈,緩步下行。
沿途自然是風(fēng)光旖旎、美不勝收。兩岸峻拔雄奇的青山,夾一江秀麗多姿的碧水,如一卷百里長畫緩緩舒展、逶迤前行,有時真是分不清自己是在畫中還是在畫外。景人合一,物我皆忘。一葉竹排載著幾點紅袖綠襟瞬然如神仙般飄過,看得岸上的人兒不禁驚呼,卻不知在嘴巴的呼合之間,輕舟已過幾重山。
在此之前,我從未到過任何一處可以感覺“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地方,更別說全神貫注的欣賞風(fēng)景了。其實,我也不懂的什么欣賞,只是在桂林山水面前感動的說不出話來。曾經(jīng)學(xué)過一篇課文,也是描寫漓江的: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桂林山水,以她獨特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讓所有人都嘆為觀止,包括我在內(nèi),無一不感到她是一個清幽而沉重的靈魂。
中華五千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在大自然的包容下平安走過,這個古老的過度再現(xiàn)了盛唐時期繁榮頂富的景象,但是現(xiàn)代游者,還有誰會寫出李白杜甫們透徹靈魂般的醒人詩句?恐怕再也難尋李白杜甫們的蹤影……
故鄉(xiāng)山水
今天,我趁著假期回到了我日思夜想的故鄉(xiāng)。
早上,我站在陽臺上望著屋后的一座座大山。此時,我記起了小時候那純真的想法——山頂會住著神仙么?因為小小的我在課本上、漫畫書上看到過許許多多有關(guān)大山的神話,還有那五彩繽紛的彩虹也在那大山背后出現(xiàn)過。
今天在這綠水清山之間,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天堂。
站在山中放眼望去,滿眼的都是令人賞心悅目,使人心曠神怡的綠色。在山邊,有一條細(xì)長的河流,這河是山中小澗,是從泉眼里冒出的泉水或樹叢中流出的細(xì)流匯成的小溪。河水在山澗奔騰著,那回蕩聲仿佛戰(zhàn)場上千軍萬馬中戰(zhàn)鼓猛打的聲音,久久地震撼著人心。河水是綠色的,映襯著兩邊的山,兩邊的山是綠色的,就連那霧蒙蒙的天空,似乎也被這大片大片的綠渲染得滲透著濃濃的綠意。
我站在河邊,可以看見淺處河底的沙石。歷歷在目,仿佛一伸手就能觸摸到:越往底處去,河水就愈發(fā)綠得可愛。這是一種相當(dāng)純潔、無邪的綠,沒有摻雜一絲瑕疵。俯下身子,仔細(xì)地嗅嗅,一股清新的綠的氣息會撲鼻而來。山中的水,比其他地方的水要清,因為異常的清澈,便把藍天、白云、飛鳥、繁枝全都映襯在它的身上,更加上溪中偶爾游動的小魚,真是應(yīng)了古人的詩:“鳥在水中飛,魚在云中游。”這里的水并不像朱自清筆下的梅雨潭清澈而透明,可能是由于它淺的緣故,我們看到的只是陽光透過水面折射出的石塊的顏色,白的似水晶,紅的似紅玉,似乎比那梅雨潭更有情趣。
口渴了,可以小心翼翼地伸出雙手 ,舀起一飄水,指間剛接觸水面,一絲涼意便油然而生,繼而便萌發(fā)出一種說不出的快意,仿佛觸及的是嬰兒的肌膚。飲了一瓢河水,清醇甘甜,真的是勝于千島湖的“農(nóng)夫山泉”了。
清晨的山只是深黛色的影子,流暢的線條勾畫出真實的美。這時候,最美的是流云,纖纖弱弱地搭在山的半腰間,使山顯得更加美麗,更加神秘。白霧猶如精靈般在山身邊游動,而我卻無法靠近它。鳥鳴聲打破了這份寧靜,和諧,渲染了“蟬躁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氛圍,使人產(chǎn)生一種脫俗的幽雅。
山上茂密的樹叢擋住了我的視線,眼中便只有那一片綠。這茂郁的綠也許是我對山最崇拜、最驚嘆的原因了。我想,就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有實力的畫家,可能也畫不出那么多種顏色來。幾乎每一種植物都擁有自己的一種綠,它們用自身純凈的色彩,染綠了這大山。然而,山也不是一味的綠色,在密密的灌木叢中,盛開著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五彩繽紛的小野花。它們并不是一朵朵孤單地開著,而是一叢一叢、一簇一簇地競相開放著,猶如百花爭艷般,那景色真可謂山花粲然。
面對這綠水清山,我感到心曠神怡,心潮澎湃。我會情不自禁地大喊一聲。對著空山大喊,聲音回響于溪谷間。
望著這故鄉(xiāng)的山水,這么美麗的山,這么美麗的水,難怪會讓我在兒時產(chǎn)生那天真無邪、幼稚的想法。呵呵,真是美啊,故鄉(xiāng)的山水。
山水游鳳凰
高山流水謂之美,雁蕩瀑布謂之美,峽谷奔流謂之美。何美為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當(dāng)年,文天祥兵敗被俘路過伶仃洋時,一首《過零丁洋》傳唱至今。文天祥的后人沿著先輩足跡,遷至福永鳳凰山腳下,建村立業(yè),取名鳳凰,煙火繁衍至今700余年后的今天,以正氣家風(fēng),煙樓世澤傳世的鳳凰谷村,乘著第十屆文博會的東風(fēng),得以涅盤展翅。
太陽如約高照,來到旅游風(fēng)水寶地——鳳凰古村。文昌塔的高大屹立在我面前,讓人不禁肅然起敬。塔門的聯(lián)匾分別是:第一層為:“鳳閣朝陽”、第二層為“開文運”,左右聯(lián)為:“近丹山從鳳翥,天開黃道任龍翔”,三層為“經(jīng)緯樓”,左右聯(lián):“風(fēng)云蟠五嶺,金壁聯(lián)三臺”;四層為“獨占”;五層為“直上”;六層為“綺漢”,均為楷書陽文。字體極為剛勁有力。仿佛我也沾染了如此筆墨之氣。塔邊一股溪流,繞塔住下逕流,匯入珠江。溪邊綠榕搖映,風(fēng)景十分幽雅。據(jù)說它的心理暗示作用同文昌帝君,還相傳文昌帝君是上界掌官文章之神,實乃妙不可言。
正氣堂,顧名思義,必然是修的四四方方與“正氣”為題的。果然不出我所料,雖然外表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卻內(nèi)有乾坤。大堂四周掛滿了牌匾、字畫,都以“正氣”為主題的,大堂上廳屹立著一尊文天祥的塑像。身著官袍的文天祥昂首挺胸,雙眼炯炯有神,一身凜然正氣,面呈憂國憂民的神情,令人想起他所寫的《正氣歌》中“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的詩句。塑像的后面有一木質(zhì)鍍金神牌,上面刻著“宋右丞相贈信國公文公天祥神位”,而在塑像的旁邊墻壁里嵌有一塊名為“龕圖碑”的石碑,“龕圖碑記”刻記著文天祥以及諸多文氏先人的名稱,其中包括文天祥的兒子文道生。據(jù)介紹,“正氣堂”是清初為紀(jì)念文氏先祖、文天祥唯存之孫文伯平而創(chuàng)建的,到了20世紀(jì)50年代整座建筑物倒塌,直到1998年才重建。現(xiàn)在祠堂內(nèi)的“龕圖碑”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是重建“正氣堂”時在池塘邊意外發(fā)現(xiàn)的,成為鳳凰文氏就是文天祥后裔的有力證據(jù)之一。我不禁驚嘆這背后的歷史。
一條條胡同小道,把我?guī)У矫褡逦幕囆g(shù)街,各種民族風(fēng)情萬種的文物令我大飽眼福,領(lǐng)略到了高品位的藝術(shù)。刺繡,剪紙,淮燈等,這些藝術(shù)的瑰寶,文化的傳承,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剪紙,它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shù)之一,讓人感到驚奇的是,這種藝術(shù)能在一張紙上通過剪的方式,制造出一種鏤空的,立體的精細(xì)美感。一組組妙趣橫生的銅人像,一幅幅令人應(yīng)接不暇的水墨畫,一張張精美絕倫藝術(shù)剪紙,一處處栩栩如生的中國刺繡,古色古香,讓我領(lǐng)略到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的悠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物質(zhì)遺產(chǎn),為我們重現(xiàn)了歷史的光輝。
通過這次活動,我學(xué)習(xí)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身上也沾染了歷史文化博大精深的氣息。踏著余暉,我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