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吃餃子日記
日記作為一種文體,屬于記敘文性質的應用文。日記的內(nèi)容,源自于我們對生活的觀察,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三年級吃餃子日記,方便大家學習。
三年級吃餃子日記1
大膽的嘗試,讓人磨練膽量,有趣的嘗試,讓人欣喜若狂,失敗的嘗試,令人刻骨銘心,而成功的嘗試,則讓人受益匪淺,那次嘗試,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那一天的天氣很冷,但我很開心,因為我們家要包餃子。
媽媽和爸爸在那擇菜、洗菜,做餃子餡。首先,把韭菜和蔥切碎,再剁得極細,連同搗碎的豆腐,一起倒進一個大碗里,然后放了適量的鹽、醬油、味精,然后攪拌均勻就做成了餃子餡。
一切準備就緒,接下來可以包餃子了。媽媽左手拿著餃子皮,右手蘸了一下水,沿著餃子皮的邊緣擦了半圈,然后右手持勺子,把餃子餡勺到餃子皮里,再用雙手捏了幾下,一個象模象樣的餃子就做成了。餃子形狀十分好看,活像一輪彎月,讓人看了就十分想吃。
我拿起一張餃子皮,把肉用勺子勺起來,放在餃子皮上,然后一卷,眼看大功告成,可餃子像不聽話的小孩一樣,滑了下去,掉在桌上,我只好拿起來重新包,可餃子皮全散開了,餡露出來了。我只好又換一張餃子皮,這次我小心地把它卷好,吸取上次的教訓,然后用力一擠,由于力氣太大了,餃子皮裂開了一個洞,一些餡從洞里掉了出來。我急了,又拿一塊餃子皮,像折紙一樣,左折一下右折一下,最后捏成了一個球,看著這個球餃子,我哈哈大笑起來。
經(jīng)過我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學會了包餃子。嘗到了親手包的餃子,我的內(nèi)心無疑是美滋滋的。
三年級吃餃子日記2
冬至到了,姥姥叫我們?nèi)コ燥溩樱瑸槭裁匆燥溩幽?媽媽說:中華民族有冬至吃餃子的民俗,這是為了紀念張仲景。傳說有一年冬天特別冷,很多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張仲景讓弟子支起大鍋,把羊肉藥材包在面中做成耳朵的形狀,煮熟后讓人們吃,治好了很多人的耳朵。為了紀念他,每年冬至人們都要吃餃子。所以有句諺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這一天正好是星期天,我一定要參與包餃子。媽媽說:包餃子不能心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說:知道啦,知道啦,快來教我吧!說完媽媽就開始手把手的教我包餃子。
餡兒和面團都是姥姥事先準備好的,看起來包餃子非常簡單,但真要是包起來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剛開始我包的餃子不是掉餡了,就是破了忙的我手忙腳亂,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不包了,干脆我來搟皮兒吧。搟餃子皮兒也是一件技術活兒。想要把皮兒搟的又圓又薄。要把面團摁得圓圓的。一只手拿著搟面杖搟另一只手要不停地轉面團。就這樣不知不覺的我搟了許多的餃子皮兒,姐姐一直說你慢點兒。雖說包的樣子很難看。媽媽說只要把邊緣捏緊。就這樣,我搟姐姐包,姐姐搟我包。我們輪流的包餃子。不一會兒我們包了滿滿的一大盤子,雖說賣相不好但看到這是我們努力的成果,我感到很高興。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一會兒。我就學會了包餃子,通過這次包餃子,我知道包餃子看似小事,其實也是有一定的學問,我還明白了做什么事都不能著急,要有耐心才行。
三年級吃餃子日記3
在我的成長記錄中,有許多讓我難忘的事,其中最難忘的是那次包餃子。
那天,媽媽把餃子粉加水和成面團,把肉餡攪拌好后,就等著包餃子。
我先把手洗干凈,準備參加包餃子了,我想:這是很簡單的事,只要把餡放到面皮里不就包好了嗎?媽媽開始包餃子。只見媽媽先把和好的面揉成面團,然后用刀切成一小塊,再搟成餃子皮,再把餡放進去,用大拇指和食指按在上面稍微一捏,一個又大又漂亮的餃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媽媽的樣子,先把餡放進去,然后把拇指和食指在上面用力一捏,餃子餡象火山爆發(fā)一般噴涌在我的臉上,頓時,我的臉像炸開了花,旁邊的小表妹笑著說:“姐姐變成花臉貓了!”媽媽見狀也笑了,我失去了信心,想撒手不干了,這時,媽媽對我說:“包餃子是有竅門的,左手托著皮,把餡放在皮上,用左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一起往里一收一捏一個元寶狀的餃子就包好了。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包好一個,可是放下后那餃子卻像沒主心骨一樣扁躺在那里。呀,好難看喲!我在媽媽的指導下,繼續(xù)努力越包越好,越有自信。不知不覺,我包了七八個像模像樣的餃子。“啊!我終于學會了!”我非常高興的喊了起來。十幾分鐘后,餃子上了餐桌,看著一盤盤熱氣騰騰的白花花如元寶似的餃子,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我第一次包餃子這件事讓我非常難忘,它告訴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善于觀察,并且要有耐心地去學習才會做好。
三年級吃餃子日記4
周末,媽媽問我中午吃什么飯,我不假思索地說:“好吃不過餃子,特別是大肉、紅蘿卜、木耳餡,營養(yǎng)特別豐富,我愛吃”。
于是,媽媽就去超市買回了包餃子的材料,還有佐料,一會功夫,就把色、想、味俱全的餃子餡做好了。媽媽讓我學著包餃子,我正想躍躍欲試學這一技之長呢!藝多不壓身,我高興地跳了起來。
開始做餃子皮啦,媽媽先把大塊面搓成細條,再切成大小一樣的豆腐塊,然后,摁成小圓片,最后,用小搟面杖壓,小圓片隨著搟面杖旋轉,幾經(jīng)反復,一個又圓又薄的餃子皮做好了。只見媽媽左手拿餃子皮,右手拿筷子夾餡放在餃子皮里沿著邊捏,餃子圓鼓鼓的,像個金元寶,一排排餃子昂首挺胸像個大將軍站立著,我迫不及待地想一口吃掉。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左手拿面皮,右手拿筷子在夾餡,然后,把兩邊一合,輕輕一捏,最后,一個餃子從我手里誕生了,可是看上去無精打采,像一個打敗仗的士兵。第二個包的太瘦啦,像個“瘦老頭”,丑陋極了。我有鼓起勇氣包第三個,比以前好看多啦!,我高興極了,就這樣第四個、第五個……包的越來越好看,正所謂熟能生巧,媽媽夸我真棒。
中午吃著自己親手包的餃子,真香啊!同時,通過包餃子這件事,我明白一個道理:任何事情都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三年級吃餃子日記5
我國北方人有一種習俗,逢年過節(jié),迎親待友,總要包頓餃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大有其樂無窮之意。"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shù)餃子香"。
餃子聽說是東漢末年“醫(yī)圣”張仲景發(fā)明的。有一年冬天他看見老百姓饑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便搭起了醫(y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等驅寒的材料,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后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吃了餃子后,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也有人說不吃餃子要掉耳朵的。
我也很喜歡吃餃子,喜歡餃子的形狀及味道,可是我從來沒有包過餃子,每次我看到媽媽包餃子的時候就象欣賞一件件藝術品在媽媽的手里迅速出爐。
今年由于爸爸的腿受傷了,該我這個小男子漢上場表現(xiàn)了。媽媽給我的任務是剁餃子餡和搟餃子皮,我拿起菜刀將肉餡剁碎了,剁餃子餡是個力氣活,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對我來說,搟餃子皮可真是太難了。我看著媽媽演示了幾遍,拿起了搟面杖,可總是搟不好,不是太薄了,就是太厚了,要不就是搟成三角形的了。我搟了一個又一個,可沒有成形的,看看媽媽搟得又快又圓,我垂頭喪氣的想放棄了。媽媽鼓勵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哪知道該怎么做,要吸取教訓,繼續(xù)努力!”媽媽的話讓我又有了信心。
三年級吃餃子日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