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潮州湘子橋說明文作文500字
關(guān)于潮州湘子橋說明文作文500字
古老的潮州名城,有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橋橫跨于韓江之上,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湘子橋。你想了解一下嗎?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潮州湘子橋作文怎么寫吧,歡迎閱讀!
潮州湘子橋作文篇一
有道是:“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枉費走一場。”對潮州人來說,印象最深的橋梁莫非就是湘橋。他橫跨韓江,東臨筆架山,西臨東門,南臨鳳凰臺,北仰金山。
湘橋始建南宋,初時叫康濟橋,后稱濟川橋,1435年更名廣濟橋,有稱湘子橋。
原先的湘子橋是我國史上第一座啟閉式的橋,世界上開關(guān)活動橋的先導(dǎo)。橋的兩端為24座固定的樓臺,中部為18梭船組成的浮橋。所以有一首民謠:“潮州湘橋好風(fēng)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二只生牛一只溜。”它與韓江春潮構(gòu)成了潮州八景之一—湘橋春漲。它還與河北趙州橋,北京盧溝橋,福建洛陽橋合稱為“中國四大古橋”。
1958年,由于交通需要,將梭船拆除,改建成直通橋。神氣冷峻的鋼橋架替代了低矮的木欄桿;平坦的路面替代了左右擺動的船。當(dāng)夜幕降臨,它就像一條剛出韓江的龍。
自從有了嶄新的鋼筋混凝土的韓江大橋,湘子橋的負(fù)擔(dān)輕了,承受非機動車通行,方便過往群眾。
有一個神話傳說:“仙佛造橋”,說湘子橋是有韓湘子帶領(lǐng)的八仙和廣濟和尚帶領(lǐng)的十八羅漢有法力造成的。但事實上,它是潮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jié)晶。在南宋,沒有起重機的時代,湘子橋那些幾噸甚至幾十噸重的石墩是怎樣運來呢?原來,潮汕人民在韓江上游取石,然后利用漲水,把石頭綁在大木船下順流而下,因為水漲是漫過石墩,所以當(dāng)時到達是就松繩,讓石頭自己落下去。橋就靠這樣一次次運石來造成的。
湘子橋真不愧是潮州的瑰寶。不管是現(xiàn)在的還是以前的,它們各有各的風(fēng)采。
前有蘇聯(lián)人在湘子橋上觀察,還不時豎起大拇指稱贊這座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的湘子橋——“橋梁之母”。
現(xiàn)在國家特地?fù)芸钕聛砘謴?fù)這座橋的原本相貌,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一睹這條龍的雄姿。
潮州湘子橋作文篇二
湘子橋,又名廣濟橋,位于潮州城東門外,橫臥潮州韓江之上,初建于宋代, 后不斷重修。湘子橋以“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fēng)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曾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東西兩面為橋,中間以浮舟連結(jié),形成了梁橋與浮橋相結(jié)合的格局,是現(xiàn)存最早的開關(guān)活動式大石橋 。
跟團旅游就是這樣,再好的景點停留的時間都說有限的。我們在湘子橋以及湘子橋?qū)γ娴膹V濟門、古城墻三個地方總共只停留了20分鐘,本來想到湘子橋走一遭的,結(jié)果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找不到進入湘子橋的地方,后來問當(dāng)?shù)厝?,?dāng)?shù)厝烁嬷覀円I票的,想想還要到廣濟門、古城墻那里拍照,怕時間不夠,就算了?;貋砗蟛橘Y料,網(wǎng)上說湘子橋的票居然要60大元,實行收票后頗為大家詬病,至于現(xiàn)在的票價有沒有降低,當(dāng)時沒有去問,所以也無從知曉了。
湘子橋的正門,我就在這里的鐵欄桿前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找不到進去的地方,后來別人說要走過去左邊那里買票,怕時間不夠,只好作罷。
東西兩面為橋,中間以浮舟連結(jié)的湘子橋,別具特色。
看完湘子橋,再到馬路對面看廣濟門和古城墻。
潮州城臨韓江水,自古多有發(fā)生洪澇災(zāi)害。潮州城為抵御洪水的侵襲,明朝的時候全面修建府城墻。古城墻現(xiàn)存城門七座,最著名的是廣濟門,宏偉的廣濟門置于高大的臺基上,樓高三層,各層出檐均嵌有藍琉璃勾頭滴水,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gòu),四面環(huán)窗,雕欄畫棟。整個樓閣,面臨韓江。除此之外,還有上水門、竹木門、西門、南門和北門,現(xiàn)存城門七座。而每座城門上分別建有城樓,城門外建有弧形的月城作屏障,城上還設(shè)有敵臺,窩鋪等抗敵設(shè)施。駐足古城墻,見城高約1丈,寬約6尺,均以石料砌成。城墻下,有寬闊的水泥馬路,路兩旁鋪展有綠毯般的草坪,高大的木棉樹沿江邊一字排開,筆立挺拔,為古老樸素的城墻增添了清新淡雅的幽香。
廣濟門建造于高大的臺基上,高大雄偉:
頗具特色的屋檐
古城墻上的其他城門:
每座城門上分別建有城樓,城高約1丈,寬約6尺,均以石料砌成。
古城墻上設(shè)有窩鋪等抗敵設(shè)施。
潮州湘子橋作文篇三
廣濟橋,又稱湘子橋,建于南宋,至今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這座橋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湘子橋坐落在潮州城東,橫臥在滾滾的韓江之上,東臨筆架山,西接?xùn)|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壯麗迷人。共有24個橋墩,橫跨韓江兩岸,全長五百多米,中間用鐵索連接了18條小船。傳說這座橋是韓湘子與廣濟和尚共同建成的,所以取名湘子橋和廣濟橋。廣濟橋分為東部、西部和中間的梭船三段,東岸橋墩13座,西岸橋墩11座。西面第8墩和東面第12墩各有一只鉎牛,東面的那只鉎牛被大水沖到上游去了,所以有人唱起了一首歌謠:“潮州湘橋好風(fēng)流,十八梭船二十四州,二十四樓臺二十四樣,兩只鉎牛一只溜”。 由于“中流警湍尤深,不可為墩”,中間只能用18只梭船并排構(gòu)成一列橫隊,用鐵索連成浮橋。每遇洪水或要通船,可解掉糸船鐵索,移開梭船,變成開閉式浮梁橋。這就是“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由來。
湘子橋的特點是“十八梭船廿四洲”和“廿四樓臺廿四樣”--“十八梭船廿四洲”指的是由十八只梭船和二十四座橋墩組成。“廿四樓臺廿四樣”則是指二十四座建筑在橋墩上的亭臺樓閣各不相同。
當(dāng)初建造的時候因為河中央水流湍急,沒有辦法安上橋墩,于是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韓江兩岸各自建造橋的一半,在河中央用繩索將一些船只連接起來,鋪蓋上木板供人行走。到了春天,韓江水漲高,這些船就跟著高高浮起來,因此就形成了潮州著名的八景之一“湘橋春漲”。
矗立在潮州的母親河韓江江面上的巨大橋墩,就像一艘艘威武的大船,擋住了滾滾急流。橋墩精巧之處,就在于全部用石塊砌成。石塊與石塊之間不加灰漿,只用卯契合。橋上原有24座望橋,橋面用石板鋪架,石條大得驚人,約有10米長,1米厚。在沒有起重機等設(shè)備的古代,再加上韓江上下游水位相差很大,有“急流如馬騁”之說,要安裝這么大的石梁,建橋的艱辛可想而知。湘子橋奇特別致的結(jié)構(gòu),集梁橋、拱橋、浮橋等形式于一體,凝結(jié)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所有潮人的驕傲,也是中國橋梁的光榮。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