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課標2卷語文高考作文素材(2)
2018年新課標2卷語文高考作文素材
2018年語文高考作文素材篇4:平凡的背后
有誰想過平凡的背后是什么。有人會回答是不引人注目,是無能。但我想不是的。我想平凡的背后是成功的曙光。
你們相信一只小鳥能借助一支短棒橫渡太平洋嗎?僅一只巴掌大的小鳥竟然能橫渡太平洋,很不可思議吧。在某一個草原上,生活著一種很小的鳥,它能飛行幾萬里,跨越太平洋,可它只需要一截小樹杈。鳥兒把樹杈叼在嘴上,飛累了就把樹杈扔在海面上,鳥兒就落在樹杈上休息會兒,餓了就去捕魚,困了就在樹杈上睡一會兒。一截樹杈就夠鳥兒飛越太平洋了就這么簡單!
鳥兒是平凡的,樹杈是平凡的,但這個故事聽起來卻那樣的不平凡。鳥兒橫渡太平洋靠的僅僅是那截樹杈嗎?不,絕對不是。它靠的是堅持。正因為它比普通的鳥兒多了那分堅持,它到達了太平洋的比岸。
花兒相信春天一定會來,它堅持著,最終綻放出了美麗的花朵;小溪相信大海一定會到來,它堅持著,最終匯聚成了淵博的海洋;太陽相信黎明一定會來,它堅持著,最終射出了耀眼的光芒。
5.12后的第二個冬季,我省安康市寧陜縣等受災兒童仍然面臨著缺衣挨凍的狀況。在校團委的倡導下,我校各志愿者服務隊踴躍發(fā)動同學捐助災區(qū)兒童的募捐活動。“藍天愛心陣營”也積極參與其中。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11月13到16日的短短四天里,藍天愛心陣營的志愿者們僅在星E和星F便募集了一百多元善款、上百件件衣物和大量書刊。“同學們對這次捐助的熱情很高,而且許多人甘當無名英雄,不愿在募集名單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據(jù)此次活動負責人“藍愛”會長昝廣濤介紹。在這次活動中藍天愛心陣營的志愿者們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和奉獻精神。他們犧牲休息時間,不辭勞苦的募捐奔波,“很累,但也很快樂。”一位不知名的志愿者如此評價他們的勞動。是啊,累并快樂著才是志愿者的真實寫照。他們不似北奧志愿者受到那么多關注,但他們的付出,他們的熱情絲毫不遜于北奧志愿者。在最后,我問一名志愿者他當志愿者的原因,他說:“我們很平凡,但我們堅信,平凡因堅持而美麗。”
再看看那些成功的人士,他們中很多人天資并不聰明,甚至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處理工作上的事情比起周圍的同事也沒有顯出過人之處。但他們最終的的確確從同事中脫穎而出,靠的是什么,是堅持,是不懈的努力。魯迅先生在回答別人說他是天才時說,我哪是什么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了。這體現(xiàn)的就是一種堅持。
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嘛,“是金子總是會發(fā)光的”。而這金子在發(fā)光以前它也照樣是那么平凡,那么不引人注目,但金子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始終堅持著。終于它發(fā)光了,引來了無數(shù)注目的眼睛。
其實每個人生來都一樣平凡,但為什么到后來,有人依舊平凡,而有人卻飛向卓越呢?平凡與卓越其實只有一步之遙。卓越的人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始終堅持著:當他們失敗時,他們堅持著,不氣餒;當他們成功時,他們堅持著,不驕傲。
堅持是平凡的,而平凡的堅持背后,卻可以有一片廣闊的天空。所以,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不要放棄,堅持堅持,在堅持!讓這平凡的生命綻放出不平凡的花朵!
2018年語文高考作文素材篇5:教育就是一場等待
老師只是引路人,對于走了彎路的孩子,需要多等一會兒他們,而不是否定他們,拋棄他們。
即使是小學的班級,也是一個小社會,一群由未成年的孩子組成的社會。既然是社會,就會有紀律和規(guī)范,也會有違規(guī)和沖突。這不,近兩天就有一件發(fā)生在小學六年級班里的告狀事件。澎湃新聞報道,寧波一名小學生把巧克力帶到學校,被同學發(fā)現(xiàn),告訴了王老師。在絕大多數(shù)中小學,帶零食到校都屬于違規(guī)行為。但王老師的處理方式出乎所有人意料:讓被舉報人當著舉報者的面把巧克力吃掉,以此誡勉舉報者。
這位小學老師是在微博中發(fā)布的這一小故事,具體來說,是學校規(guī)定不準攜帶零食進教室,當舉報者發(fā)現(xiàn)身旁同學偷偷帶了巧克力進來后,就要求分享這塊巧克力。但這位同學拒絕了他,于是,他就去老師那舉報了,老師也把巧克力給收走了。過了一會兒,舉報的同學又來告狀,說那位同學罵他,還想打他。老師找來兩位同學對質,才弄清楚原委,于是就有了文章開頭說的一幕,被舉報的同學當著舉報同學的面,把那塊巧克力給吃了。
這讓我不禁想起自己小學五年級上課吃零食被舉報,當時心里那個恨,想揍人是非常明顯的。然而,老師的處理常規(guī)而大眾,批評了我——— 還好沒有叫家長。對比看來,這位老師的處理辦法既申明了紀律,又劃定了道德邊界,有這樣一位老師,也許是孩子們一生的幸運。
一直以來,學校規(guī)定的紀律似乎是最大的,這幾乎成了師生之間的共識。但實際上,紀律就像法律,很多時候是冷冰冰、硬邦邦的,但孩子的心需要溫暖,需要被指明做人的方向。十一二歲的孩子哪有不愛吃零食的,違規(guī)帶一點來學校,絕對不是大錯誤,所以,即使被舉報了,教育一下也就夠了。那些動輒用叫家長來威脅學生的老師,除了證明自己教育上的無能,也沒有什么了。
而舉報行為本身,雖然是被學校制度所鼓勵,但在道德修為上卻不敢讓人茍同,除非是很嚴重的事情,否則舉報或者告密行為都是不可取的。這原本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不過很多父母未必有這方面的意識,一個學校老師能夠彌補這種不足,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君子,這是中國重要的文化傳統(tǒng)?,F(xiàn)在雖然不直接談培養(yǎng)君子,但是培養(yǎng)一個有道德的人,需要告知他們底線何在。
或許是出于對告密文化的痛恨,有評論對舉報的同學出言不遜,這位老師回復了一句:教育就是等待。沒錯,一個孩子舉報另一個孩子帶零食,這也絕對不是什么十惡不赦的事情。即便是對成年人,我們都需要給予包容和機會,允許他們改正錯誤,何況是對一個十歲出頭的孩子。成人可以給予其一個小小的教訓,但絕不能上綱上線。
我記得當年中學的時候,有些孩子確實很調皮,個別老師就會指著他們說:“我看你們一輩子也成不了什么事!”現(xiàn)在回想起來,這是非常糟糕的。這樣的老師完全被自己的情緒所掌控,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變成尋求對孩子話語上的壓制。而這樣的壓制對孩子的人生信念,可能產生巨大的負面沖擊。
教育需要包容,教育需要等待。老師只是引路人,對于走了彎路的孩子,需要多等一會兒他們,而不是否定他們,拋棄他們。
2018年語文高考作文素材篇6:反對輿論殺人
這幾天,江歌案沸沸揚揚。
現(xiàn)在有限的信息是:2016年11月3日,留學日本的青島女孩江歌,在其租住的公寓二樓走廊被一男子連刺數(shù)刀身亡。事發(fā)時,其室友劉鑫在公寓內。犯罪嫌疑人系劉鑫前男友。目前,嫌犯已被日本警方抓捕。
按理說,嫌犯被捕,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各方的關注焦點應該是審判的結果、對兇手的懲治、對生命的告慰。然而,現(xiàn)在一些影響較大的所謂“網(wǎng)絡達人”卻把關注點引向了江歌母親與江歌生前室友劉鑫的爭執(zhí)。
一個痛失女兒的單親母親,撕心裂肺之痛可以想見;希望與最接近現(xiàn)場的劉鑫有更多交流,了解案情,心情之急切可以理解;劉鑫近300天不露面,她的怨憤也在情理之中。
我憎惡劉鑫,在道義上,劉鑫是有責任的,她應該早點出現(xiàn),她的家人也不應該惡語傷人。同時,江歌母親不通過警方等正常渠道,把劉鑫一家的很多個人信息泄露到網(wǎng)上,也是一種不能支持的違法行為,不論她的遭遇再悲情。
有人說,公布劉鑫的信息,才能引起人肉搜索把她逼出來,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可以罔顧法律,那這個社會該何其混亂?每個人的隱私又如何保障?
不要說目前還沒有證據(jù)證明劉鑫與江歌的被殺有直接關系,就算最后確定劉鑫與此有關,她的個人信息,特別是家庭信息也不能被肆意泄露。
再說,在開庭之前,劉鑫與江歌母親見面,本身也會對證人的證詞可信度、對案件的審理造成一定影響,反而影響到對真正殺人元兇的定罪,這是各方都不愿看到的。畢竟,現(xiàn)代法治講究真憑實據(jù),也強調程序正義。
為什么非要急于在庭審尚未開啟,真相細節(jié)尚未清楚的情況下對劉鑫進行道德審判?
在這起事件中,人們應該更多關注對殺人兇手的懲治,對留學生安全問題頻出的思考,而不是兩眼通紅地鞭打案件的關鍵證人。
即便是她們見面了,媒體和公眾也應本著客觀冷靜的態(tài)度,努力促成雙方達成和解,而不是直接、粗暴地加入到他們的爭執(zhí)中,選邊站隊,互相攻擊,導致對立情緒高漲。
現(xiàn)在一些網(wǎng)絡大V以激烈言辭討伐、辱罵、攻擊,在網(wǎng)上“喊打喊殺”,令人不寒而栗。一個法治社會決不允許出現(xiàn)輿論“殺人”的情況出現(xiàn)。輿論可以根據(jù)事實表達同情與反對,但絕不能代替法律來決定人的生死命運。
這起案件因劉鑫而起,劉鑫應該承擔一定的道義責任,但作惡元兇并不是她,把洶洶輿論往她身上引并不合理。
不加克制,語言也是一種暴力。《江歌,你替劉鑫去死的100天,她買了新包包染了新頭發(fā)》《法律可以制裁兇手,但誰來制裁人性?》,一些微信公號發(fā)布此類言論,到底是在捍衛(wèi)正義還是以正義之名煽風點火?
特別是一些網(wǎng)絡人士把劉鑫與江歌此前的自拍合影,移花接木用作劉鑫“缺德沒良心”的證據(jù),這種為了搞臭一個人的公然造假,居心何在?難道為了達到目的,可以這樣不擇手段?
比劉鑫的表現(xiàn)更可怕的是“殺人的輿論暴力”。這種被少數(shù)人迎合、煽動的輿論暴力,不僅先入為主的、粗暴地將一個人推向“無法正常生活”“公開謝罪也無濟于事”的境地,而且任憑誰提出一點不同意見,如我,都可能被謾罵攻擊。非要讓人順從暴力不可,這是殺人的邏輯。
好在,一些媒體從專業(yè)角度分析指出“我國司法機關對江歌案嫌犯有追訴權”,也有媒體反思留學生的人身安全保障問題,還有媒體接二連三地刊文提醒公眾“保持理性態(tài)度,克制語言暴力”。
這些冷靜、專業(yè)的分析比那些殺氣騰騰的胡亂宣泄,比那些對暴力情緒的極力迎合要有價值、有正義感得多。
在案件還沒有庭審,細節(jié)還不明朗之前,樸素的正義感并不是道德審判的合理依據(jù)。不加節(jié)制地義憤填膺,只能造成撕裂和對立,于伸張正義,于彌合一個母親的錐心之痛并無積極意義。
不是每個人都有對公共案件進行專業(yè)分析的能力,但每個人都應該充分尊重法律的專業(yè)性。少一點快意恩仇,多一些分析,這是筆者的呼吁。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觀點,但請尊重我說話的權利。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