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美段落:描寫風箏的美文摘抄
優(yōu)美段落:描寫風箏的美文摘抄
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描寫風箏的美文摘抄,歡迎大家參閱。
描寫風箏的美文摘抄:飄逝的土風箏
農歷3月,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近日,我信步來到龍頭寺公園南門口,看到街攤擺放著若干花樣別致、五顏六色的風箏,一群兒童正在爭相購買。藍藍的天空,飄舞著一只只形象各異的風箏,有蜻蜓、小鳥、蝴蝶、老鷹、白鴿等等,把天空點綴得五彩繽紛。我駐足觀賞著藍天飛舞的風箏,聽著大人小孩的歡呼聲,不由勾起了我兒時扎風箏放風箏的回憶。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我的夢幻童年。由于生長在農村,家境貧寒,弟妹又多,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父母哪有閑錢給我們買玩具,只能自己動手,制作土玩具自娛自樂。每到春天放風箏時節(jié),我和伙伴們從老屋后坡砍一根老竹子,按一米二左右的長度鋸斷破開,從中選4根小竹塊,按1厘米左右的寬度,用刀刮去黃竹篾部分,使其又薄又不失張力。接著分別找到每根小竹塊的中心,將其放在刀鋒上測量平衡度,若有一方傾斜,說明有一方偏重,得繼續(xù)刮,直到兩邊平穩(wěn)不動為止。然后將4根竹塊用針線捆扎成風箏骨架,再用食指尖頂其中心點測量頭尾部是否對稱平衡,最后才在骨架上糊紙。糊風箏的紙要輕薄皮實,那年月糊風箏的最好紙張就是作文本紙,我們將作文本紙一張張撕下來,用米飯粒一頁頁相接粘連,先糊兩個翅膀,后糊尾部,同時在兩翅膀中心各貼一個小圓紅紙當作風箏的眼睛。在風箏頭部風門處和尾部背脊上分別貼上二三塊小紅紙,既使糊上的紙張與風箏骨架緊密粘連,又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讓風箏平添幾分亮麗。
風箏雛形出來后,還需用食指頂著風箏頭尾部的中心點檢測平衡度,若往頭部傾斜,說明尾部偏輕,那就得在尾部貼些紙條做尾巴。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在風箏頭部接斗線找角度,斗線角度選得好差,直接關系到風箏飛行的高度和平穩(wěn)度。一般情況下,選擇兩線成直角為佳。那時沒有放風箏的專用線,我們把大人縫補衣褲的錢團“偷”出來,一根一根地連接起來,繞在自制的竹塊線架上。
風箏扎得是否成功,要看它在空中的表現。天氣晴朗,惠風和暢時,我們就從自家墻壁取出風箏到老屋后坡頂上放。放風箏也有技巧和要領,要選擇既無高壓線又無大樹遮擋的空曠地帶。如果風大,不用助跑風箏就迎風起飛,若風力小了,還得放十多米線迎風助跑,邊跑邊放線,風箏飛到一定高度,隨著空中風力增大,就自行隨風爬升,這時只有盡快放線,讓風箏飛得更高更遠。風箏扎得成功,斗線角度選得好,風箏飛翔平穩(wěn),隨風爬升到你頭頂上垂直飛翔,稱之為“樹竹桿”。每當見此情景,我和伙伴們興高采烈,又蹦又跳。如果風箏扎得不好或斗線角度選擇不當,那么風箏飛翔時就會左右搖擺,甚至打滾、”紡棉花”。遇到這種情況,我和伙伴們往往垂頭喪氣,連聲嘆息!
扎風箏放風箏,是那個年代我和伙伴們每年春天必做的一件開心事,也是我們童年的最大樂趣。年年扎,年年放,不知扎了多少只風,不知在老屋后坡上放了多少回,留下的美好的記憶深刻,經久難忘。以至于過了而立之年的我,仍然童趣不減,還自扎自放土風箏過癮。那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單位分給我一套70多平方的頂樓單元房。有一年春天,我心血來潮,萌發(fā)了扎風箏的念頭。我從家屬院撿來幾塊老竹塊,回家后按兒時記憶,扎了一只風箏,拿到樓頂上試飛,竟然一舉成功。從此,遇到適合放風箏的天氣,我就忙里偷閑,上樓頂放風箏過癮。這只用竹篾塊和作文紙糊的風箏,雖然顯得有些簡陋和土氣,但它每次都飛得又遠又高又平穩(wěn),時而爬升到我頭頂表演“樹竹桿”,時而牽線遠離,隨風飄舞,表演“翻跟斗”、“紡棉花”等絕技,讓我既開心又自豪!
有一天下午起風了,我取出風箏到樓頂上放。也許那天風力過強,風箏迫不急待地起飛,我盡快放線,風箏飛得很遠,兩翅和尾部均向背后緊繃,飄舞的紙條尾巴被風撕斷飄走。我看情況不妙,慢慢收線,只聽一聲輕響,線斷了,只見脫線的風箏搖搖擺擺,隨風飄落,離我遠去。我心急如焚,手足無措,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風箏從我視野里消逝。為此,我失落傷心了好久!
時隔數年,已過不惑之年的我,仍然童心未泯。喬遷新居后,雖然居所不在頂樓,但童趣十足的我又一頭想起扎風箏。那時候街攤上已有各種形狀、五顏六色的風箏賣了,我覺得不如自己親手扎的土風箏好,放起來過癮。于是,我從隔壁公園撿來半截廢棄的竹子,拿回家破開下料,刮細刮薄,憑記憶扎了一只風箏。當我興致勃勃地拿到樓頂上放飛時,沒料到反復助跑放飛,風箏就是飛不起來,我還以為是風力不夠。一天下午,我看見大院樹搖葉動,便登上樓頂再試飛,結果還是大失所望。后來幾經改進,仍然屢試不爽,讓我好失望好恢心!現在回想起來,估計是我在扎那只風箏時,把頭和尾部的中心點往前移了一點兒,造成風箏尾部偏重,飛不起來。打那以后,我那扎風箏放風箏的興趣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淡化!
一陣大呼小叫的歡呼聲,將我從夢境中吵醒,只見藍藍的天空,飛翔的風箏越來越多,五顏六色的風箏把天空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我情不自禁地感嘆:現在的兒童們好幸福啊!不用自己動手,各種形象和顏色的風箏,任其隨便選購,在無憂無慮中放飛風箏,在歡聲笑語中放飛夢想!
然而,我覺得如今的風箏再奇特華麗,都不如我兒時親手扎的土風箏好看耐用,放起來過癮。雖然土風箏顯得土里土氣,不如現在的風箏時尚艷麗,但它同樣飛得又高又遠。我每次放飛親手扎的土風箏,都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因此,我羨慕如今兒童們有豐富的玩具和多彩的樂趣,更留念我兒時那段扎風箏放風箏的美好時光!甚至萌發(fā)再親手扎一只土風箏,與今天流行的時尚風箏比試比試,看誰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描寫風箏的美文摘抄:每個人都是一個被牽掛著的風箏
兒時,你是父母手中的風箏。
那時候,你人小心大,總認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干什么都行,總埋怨父母對你什么都管,對你什么都不放心,把你當風箏,既想讓你在藍天下飛翔,手中又牢牢攥緊了那根系在你身上的長線。
長大后,你才明白,那根線是一種責任,是一份父母對子女最無私的愛。
上學后,你成了老師手中的風箏。
上學前,父母囑咐你,到學校要聽老師的話,要遵守學校的紀律,實際上,是父母把那根系在你身上的長線交給了老師。
所以老師總是管這管那,而你一直都不是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師的管教,叛逆成了你最正當最合理的借口,你總是努力想方設法擺脫老師手中的那根線。多年后,你才明白,那根線是一種責任,是一份老師對學生最深切的關愛。
工作后,你成了領導手中的風箏。
領導讓你向東,你就得向東;領導讓你向西,你不能向南向北。你想在藍天中自由飛翔,你想飛得很高很遠,可領導始終攥緊了自己手中的那根線,你想掙脫領導手中那根線,巨大風險又讓你舉步維艱。退休后,你才明白,那根線是一種責任,是一份領導對部屬的關懷.
成家后,你成了妻子手中的風箏。
當你把妻子娶進家門后,父母就把手中的那根線交給了她,她開始履行自己的職責,一頭在自己手中攥緊,一頭在你身上系緊,你飛遠時,就用力把你向懷中拽;你快落下時,她又使勁抖動手中的線,給你力量,讓你重新飛起來。
有時候,你總埋怨妻子管得太多。到老了,你才明白,那根線是一種責任,是一份妻子對丈夫最深情的愛。
老了后,你又成了子女手中的風箏。
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女對你管得越來越多,不讓你吃這吃那,不讓你干這干那,不讓你去這去那,你感覺自己像一只風箏,有一根線被子女牢牢抓在手中;你感覺自己像一個沒長大的兒童,什么事都需要子女叮囑,什么事都需要子女幫助。
可假如真有一段時間,沒有了子女的叮囑,你還真感覺有些不適應。到那時,你才發(fā)現,那根線是一種責任,是一份子女對父母最孝敬的愛。
人生是風箏,總有一根線牽著你,或長,或短。你在這頭,愛你的人在那頭。
描寫風箏的美文摘抄:記憶里的那只風箏
那是很小的時候,那時候想吃什么自己去摘,想玩什么自己去做,想養(yǎng)什么自己去抓。所以桑葚、橘子、西瓜、打猴、扇紙畫、滾鋼圈、風箏、八哥、翠鳥、野兔變成如今最為美好的回憶。
很懷念那時候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很懷念那時候天是那么藍,水是那么清;很懷念那時候風是那么輕,被子是那么暖……
或許向往藍天,喜歡上放風箏。不知道那個人買的第一只風箏的結局,但那個人卻學會了怎么去制作它。于是有了記憶里的那只風箏。
秋天一個金黃的季節(jié),周遭彌漫著成熟的氣息。站在家門前的大堤上一眼望去是一片金黃色的稻田綿延天邊,而稻穗之上是碧藍的天空,如被人清洗過一般純凈,偶爾會飄過幾朵云,潔白閑淡。
那一次,一個小孩拿起柴刀,砍下一根竹子回到家,將竹子削成一根根細篾。用細繩將細篾固定成框架,糊上報紙。在這之前,小孩已經做過許多相同的事情,毫無疑問,這個小孩再次做出了他喜歡的——風箏。
他邀上那時的玩伴,一起在這個金黃的季節(jié)去放風箏。秋,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然而它也是一個衰敗的季節(jié),一畝畝菜圃里的菜已經枯萎,一片片叢生的雜草也已經枯黃。他們在那片靠近小河的菜圃地里放著風箏,他的風箏是那么靠近白云,是那么接近藍天。他躺在草地上,左臂放在額頭上遮擋著明媚的陽光,他仰望著那只風箏,嘴角伴著微微的上揚?;蛟S他沒有想到他和風箏之間的距離,直到傍晚耳邊傳來家人“回家吃飯”的回音……他站起身看著天邊的風箏,然后又看看手中的線,猶豫著。“風箏,或許藍天才是你的歸宿。”他這樣想著。他放開手中的線,看著風箏遠去……或許心中會有些許失落,只是這時耳邊再次傳來“回家吃飯”。那晚,他夢到了他的那只風箏自由自在的飛在蔚藍的天空中,耳邊仿佛聽到圍繞在風箏身邊清脆的鳥鳴……他笑了。
從此那只風箏慢慢的從他的腦海里淡去,直到有一天他走上另一條放學回家的路。他看見樹上掛著一件讓他熟悉的東西——風箏??墒?,那還是他的那只風箏么?上面的報紙已經破碎,一個竹篾的框架上粘著幾片破損的紙碎,在樹梢隨風搖擺。然而,那不就是小孩上次放飛的風箏么?他在樹下站立許久,扔下書包,最后爬上樹……回到家,家人問他怎么這么晚才回家……那位老人看見他身上的刮傷,心疼的大罵了他。然而他卻沒在意,他沒有在意身上的傷,也沒有在意老人的罵,他在意的只是那一只風箏——他的那只風箏。
他再次修好了那只他的風箏,在家門口大堤上放著他的風箏。吃晚飯時將細繩綁在家旁邊的電線桿上。直到很晚很晚他必須去睡覺的時候,他不愿他的那只風箏徹夜的飛在孤寂夜空。在星空下,一個小孩,心急的轉著他手中的線。然而事情的發(fā)展總不能如他所愿,線的那一頭像和他賭氣一般不肯回到他的手中,和他爭執(zhí)著。他看著漆黑的夜,終不肯舍棄他的那只風箏離去,于是細細的線斷了,斷了。夜里他躺在床上思緒雜亂,他想著他的那只風箏,卻怎么也想不通他的那只風箏怎么會再次離他而去。
一次偶然的時間地點,他再次遇見了他的那只風箏。風箏靜靜的躺在小路一旁,小路的下邊是一條清澈小溪,風箏差一點便要落到小溪中。他很慶幸,很慶幸在這個時候遇見了他的那只風箏。不然他的風箏將會被小溪帶走,再也尋覓不到,從此將永遠的失去他的風箏。
再次尋回他在那個風雨交加的時候失去的風箏后,那個小孩再也不想失去他的風箏。他將他的風箏放在床前柜子上面,清晨起床可以看見他的那只風箏,每晚入睡前也可以看著他的那只風箏……直到來年,他發(fā)現他已經永遠的失去了他的那只風箏。風箏的紙已經殘破,風箏的竹篾已經腐朽……
從此,小孩再也沒有制作過風箏……
他時常懷念著他的那一只風箏……
他想:風箏,我們之間的線這么細怎么能牢牢的纏住我手,又怎么能緊緊的圈住你;你這么脆弱怎么能經得住風風雨雨,又怎么能耐得住歲月無常,流年變遷……
描寫風箏的美文摘抄:風箏飛滿天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每當看到天空搖曳著五彩斑斕的風箏,就會想起這首歌,想起故鄉(xiāng)和故鄉(xiāng)的親人。
周末去江邊,驀然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長長的江堤上,人潮涌如海;藍藍的天空中,風箏飛滿天。風箏并不是什么珍奇的東西,每天春季都能看到。但也就看到三五只,最多七八只在天空浮動。而此時,映入眼瞼的何止是幾十,簡直成百上千。就象是毛色艷麗的一只只大鳥,展翅在藍天翱翔。
我站在堤岸上,和人們一道仰望著、品評著,為那只剩下一個小點的風箏驚呼,為纏繞在一起的兩只風箏惋惜。那一刻心情是那么興奮、激動,仿佛自己隨風箏飛上了藍天,去領略天的高遠,去體驗風的迅疾,去欣賞云的飄逸……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似乎也留存著一些關于風箏的模糊的影子。那時從來沒買過風箏,想放風箏就只能自己動手做。我還小,只能央求媽媽做。媽媽找來幾根木棍,削細,磨光,捆成個正方形的框架,對角再搭上兩根,模型就出來了。在框架上糊上彩紙,剪成鳥的樣子,系上線,栓上個小尾巴,我們的風箏就此完成。于是,我們迫不及待地舉著風箏來到田野上。
我一個人放不好,有時媽媽就來幫忙。我舉著風箏,向前奔跑,媽媽拉著線。我們的風箏飛起來了,越飛越高。“噢!風箏到天上去咯!風箏到天上去咯!”我興奮的喊叫著。有時也會天真的問媽媽:“風箏會不會飛到云彩上去?風箏會不會飛高了就不會回來?”媽媽總是笑著回答:“不會,風箏飛的再高也不怕,因為我手中有拉著它的線呢。”同伴們的風箏不知是骨架太粗還是其他的原因,總是沒有我的飛的高,有的只能在低空盤旋幾下就一頭栽落到地面上。為此,他們都羨慕我,羨慕我有一個好媽媽……
一只跌落在腳邊的風箏把我拉回到現實。是啊!無論風箏飛的多高、多遠,但都離不開手中的絲線,最后還是要回到地面。人不也一樣嗎?長大了,成家了,但無論離開故鄉(xiāng)多遠,離開親人多遠,你的心還在故鄉(xiāng),還在父母親人的身邊啊!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
描寫風箏的美文摘抄:追風箏的夢
那時的夢想與愿望,不過是對一只風箏的渴望。
小時候,在山坡上看見有人在放風箏,無端地生出一種羨慕。爸爸常年在外,我們一家人難以團聚。那時,我大概還在讀學前班,周一至周五都在姑姑家。盡管我的家就在這個地方,可是因為家境并不寬裕,又欠了很多債,媽媽不得不工作。周五下午放假的時候,姑姑便會把我送到媽媽工作的地方。
有一天,媽媽工作的時候,我在山坡上玩耍。突然,一只風箏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時,我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只是后來,問媽媽,媽媽才告訴我那是風箏。
我嘗試著用紙折成一個大大的飛機,然后用線穿住,拉著線到處跑,可它無法像那只風箏一樣,飛起來。我不敢向媽媽開口,說我要一只風箏。不僅僅是怕她的責罵,而是害怕說了也沒用。
這個夢常??M繞在我的記憶中,持續(xù)了很久很久。
后來,我慢慢長大了,到了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此時,我們一家人已經開始一起生活了。有一天,我和爸爸在外玩耍,有人叫賣風箏。我拖著爸爸來到了賣風箏的地攤前,最后爸爸給我買了一只風箏。依稀記得,那只風箏是一只藍色的貓,也記得當時高興得比吃了蜜還甜。
于是,爸爸帶我到處放風箏。我們去了河邊,沿著馬路不停奔跑。爸爸和我牽著線,看著風箏飛上藍天。我不會放風箏,爸爸就耐心地教我該怎么樣做才能讓它飛起來。那時,我們都笑得很甜,也很快樂,臉上洋溢著幸福。盡管風箏有時會掉下來,有時線會纏住路人……
那是我的第一只風箏,彌足珍貴。在那以后,我又有了第二只,第三只……我已不記得第一只風箏如何爛掉了,但我回憶起那時的場景,心中竟無比柔軟與滿足。多年后的今天,我仿佛還能看到爸爸那孩子氣的笑容與舉動,曾溫暖了我的夢想。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