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管理公司如何盈利研究分析
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資產管理公司,這資產管理公司是怎么盈利的呢?小編為你帶來了“資產管理公司盈利”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資產管理公司的盈利模式
1999年,東方、信達、華融、長城四大AMC在國務院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相繼成立,并規(guī)定存續(xù)期為10年,分別負責收購、管理、處置相對應的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fā)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所剝離的不良資產。當時財政部為四家公司各提供了100億元資本金,央行發(fā)放了5700億元的再貸款,AMC獲準向對口國有商業(yè)銀行發(fā)行了固定利率為2.25%的8200億元金融債券,并用這些錢向四大行收購1.4萬億元不良資產。
2009年之后,由于政策性任務逐漸完成,四大AMC在此后先后加強了商業(yè)化進程。關于轉型,2010年的時候,Sohu做了一個專題,可以幫助大家了解多一點背景知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轉型。
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四大AMC都開始了各具特色的經營模式:
東方徹底退出非金融類業(yè)務,2012年斥資78億收購了中華聯合保險。中華財產保險,在全國財險市場份額占據第四,2012年收入過200億元,凈利27億元。有一種說法是東方幾年內會向保險業(yè)務轉型。
長城重點服務中小企業(yè),同時將辦事處的轉型發(fā)展作為整個公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2012年,長城有23個辦事處年利潤過億人民幣。他們也針對中小企業(yè),開發(fā)了中小企業(yè)財務顧問及不良資產收購綜合服務業(yè)務和中小企業(yè)集合債券(票據)等業(yè)務模塊。
華融一直走的是大客戶路線,近幾年簽約客戶達252家,合作客戶1693戶,主要是通過與政府、大企業(yè)、大集團、大項目、大金融機構的合作關系,獲得持續(xù)性的客戶資源。也因為此,目前華融集團的資產總額3100億元,超過了此前一直領先的信達資產的資產規(guī)模。該公司官網上有一句話頗有亮點:大客戶戰(zhàn)略取得了明顯成效,凸顯中國華融「聽黨的話,跟政府走,按市場規(guī)律辦事」直面市場的經營特色。
信達的不良資產處置的營收和利潤一直領先于其他三家,同時他是四大中唯一一個獲準處置地產等非金融類資產,因此能更直接的參與到地產信托之類的項目中去。而且信達是四大中第一個改制并進入戰(zhàn)略性投資者的,「至2012年3月,信達資產引入4名戰(zhàn)略投資者,包括社保基金入股8%,以及渣打、瑞銀、中信資本合共入股8.54%,合計入股103億人民幣。」。2013年8月19日的最新消息,信達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預計融資規(guī)模達20億美金。
2012年,信達撥備前利潤總額136億元,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72.7億元;華融撥備前利潤總額達120.60億元,提取撥備后的利潤總額達90.60億元;長城和東方撥備前利潤也都超過了60億元。用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某位AMC老總的話做總結:
盡管利潤增速快,但與銀行相比, AMC幾億、十幾億的利潤規(guī)模還是太小。只有當利潤達到幾十億、上百億之后,「這個公司就開始有點意思了」。
那再說說信托、基金、私募、陽光私募、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管理公司這幾個名字的區(qū)別是什么吧!
這幾個概念并不是互相獨立的,也并非都是有準確外延的。對于此,如果會找法規(guī)文件的話,完全可以從法規(guī)文件中了解其準確的含義和指向。
此處暫時不討論內涵,而通過描述外延區(qū)分之。
1、信托:信托是基于信任的一種財產管理金融工具,特點是有委托人、受托人、收益人三種角色——其他的金融工具和法律架構通常沒有受益人這個角色。信托金融世界的百貨超市,理論上啥都可以往里裝。有權益類、信貸類等各種類型的信托產品通過信托計劃發(fā)出來;在形態(tài)上,有PE信托、房地產信托、融資租賃信托等等。
2、基金:基金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狹義的基金,尤其是財經媒體提及最多的基金,其概念是“證券投資基金”,是把二級市場上的證券包括股票、債券、貨幣市場工具等等證券做成一個組合,形成一個新的標準化的證券投資產品,這個新的投資產品可以向一般投資者募集并在二級市場上交易(開放式基金還可以贖回)。如果是廣義的基金,那么就多了去了,以集合的方式募集資金并投資于組合型的金融產品,大多數都可以成為基金。以包括但不限于有限合伙企業(yè)、公司為主體設立的投資于企業(yè)股權、房地產的主體,都可以叫做基金。
3、私募:私募也是一個寬泛的概念。私募就是以非公開的方式募集資金(公募即公開募資),但是這個名詞在很多時候有不同的意思,包括:1)PE,Private Equity,即私募股權;2)私募證券基金;3)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于私募基金,證券業(yè)協(xié)會的2014年3月出臺了規(guī)定予以規(guī)范。
4、陽光私募:陽光私募就是注冊并接受監(jiān)督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屬于狹義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中在陽光下的類型——但是伴隨第3點提到的新規(guī)定,以后可能不會單獨存在陽光私募這個概念——因為私募基金管理人以后都要登記,私募基金都要備案,沒有區(qū)別了。
5、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就是幫人管錢的公司,管錢的方式就是投資各種金融產品——包括但不限于XXXXX……資產管理公司一般主要包括屬于券商的和屬于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近似的生意是自營,投資端是一樣的,資產來源不同,資產管理是幫別人管錢,自營是自己管自己的錢。
6、投資管理公司:投資管理公司也是很寬泛的概念,狹義的投資管理公司大多數時候是基金的管理人,比如有限合伙制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管理公司一般就是GP。
如何管理公司的90后員工
隨著“90后”年輕人陸續(xù)走向職場——在一些新興的互聯網企業(yè)甚至已成為員工的主體,“90后”管理問題開始浮現出來。有的朋友認為“90后”管理是個偽命題,因為每代人的管理均有差異,為何獨獨給“90后”管理貼上標簽?我認為,由于“90后”有著與其父輩、兄輩顯著不同的特質,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他們,是時代向企業(yè)提出的真實而現實的問題。
從社會學角度看,某一代際的人群之所以被專門“命名”,是因為在社會重大變遷的過程之中以及社會顯著變化之后,他們在價值理念、心智模式以及行為方式上顯現出前無古人的獨特風貌和特征。由于不同代際的人群之間發(fā)生了文化斷裂,“新生代”群體既具有了文化意義,也喻示著未來的社會變化。
距離我的最近的“新生代”,是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垮掉的一代”——其實,他們并沒有“垮掉”,只是在當時社會思潮的激烈碰撞中作出一些“駭世之舉”而已。
中國的“90后”,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長大成人的。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濃縮了工業(yè)化、城市化、市場化的發(fā)展進程,生活場景快速、密集轉換,文化潮流混雜多元且沖突明顯。當他們倏爾走向社會前臺的時候,前輩們不無驚詫地發(fā)現:這代人和自己如此不同,用老的腔調已經無法和他們唱對手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