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近5年高考全國卷真題及答案
為高考奮斗的回憶是很值得留念的,盡管過程很艱辛,興許結(jié)果會有遺憾,但只要無愧于心,總還是好的。最后還是要祝高考順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語文近5年高考全國卷真題,僅供大家參考!
語文近5年高考全國卷真題第一部分
一、語文基礎知識(15分,共5小題,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 鏨(zàn)銀 炮(pào)烙 度(dù)長絜大 六藝經(jīng)傳(zhuàn)
B. 囊(náng)括 罪愆(yǎn) 殘羹冷炙(zhì) 羽扇綸(ɡuān)巾
C. 哆(duō)嗦 慫(sǒng)恿 戰(zhàn)戰(zhàn)兢(jīng)兢 安然無恙(yàng)
D. 蓊(wěng)郁 猗(qī)郁 游目騁(chěng)懷 橫槊(shuò)賦詩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 驚訝 斟酌 只言片語 錙珠必較
B. 洗練 漩窩 準備就緒 自命得意
C. 玄虛 凝聚 促不及防 心心相映
D. 璀璨 涸轍 急不暇擇 黯然神傷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①《一位博士生的春節(jié)返鄉(xiāng)日記》并不是 的學術(shù)報告,而是一位從大別山走出去的知識青年的社會觀察隨筆。文中對黃岡農(nóng)村的生活狀況及鄉(xiāng)村沒落的許多描述,引發(fā)了不少網(wǎng)民的 。
?、诠沛?zhèn)有一條石板街,石板街用清一色的青石條鋪成。青石一塊緊挨著一塊, 。街兩旁是一色的青磚黛瓦房,瓦房的進深很長,門面皆為店鋪。開市時,家家打開大門,擺滿貨物,街道上人頭攢動,打貨的、賣貨的叫喊聲 。
A.嚴謹 爭議 錯落有致 此起彼伏
B.嚴肅 非議 有條不紊 此起彼伏
C.嚴謹 非議 有條不紊 絡繹不絕
D.嚴肅 爭議 錯落有致 絡繹不絕
4.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素有“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水、陸、空交通便利,豐富而又四通八達的交通網(wǎng)絡的建成,為武漢深水港建設和通江達海的航運發(fā)展提供了優(yōu)越的配套資源。
B.根據(jù)湖北人彭高峰尋子故事拍攝的電影《失孤》近期在全國公映,影片中的武漢話、鄂A牌照汽車、滔滔長江水、巴河鐵索橋等湖北元素給人以全新的視聽享受。
C.在解答閱讀中的探究題時,我們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審題不清、要點不全、脫離文本泛泛而談等錯誤,為了避免這類問題不再發(fā)生,老師精心設計了一個微專題訓練。
D.在五臺山、千島湖等著名景區(qū)被警告后,國家旅游局將與公安、工商等部門聯(lián)動,重點整治欺行霸市、壟斷市場、欺客宰客、強迫消費等擾亂旅游市場秩序。
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A.《吶喊》是魯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收錄了《孔乙己》《藥》《祝福》《阿Q正傳》等14篇小說。這些小說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內(nèi)容上是徹底反封建的,揭開了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新紀元。
B.《雷雨》整個劇情發(fā)生在從上午到午夜兩點一天的時間內(nèi)、周家的客廳和魯家的住室兩個場景里,集中展示了周、魯兩個家庭及其成員之間前后30年間的矛盾糾葛,從一個側(cè)面暴露了具有強烈封建性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的罪惡。
C.在《哈姆萊特》中,莎士比亞常常突破古典戲劇的清規(guī)戒律,把喜劇因素和悲劇因素結(jié)合在一起,如在奧菲利婭落水而亡的悲慘場面后,緊接著掘墳墓者插科打諢的場面。這種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的奇妙混合,創(chuàng)造了奇特的悲劇效果。
D.《論語》是早期語錄體散文,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涉及哲學、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nèi)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jīng)典?!墩撜Z》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并無緊密聯(lián)系。
二、現(xiàn)代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共9分,共3小題,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8題。
天人共美:一種生態(tài)的理念
楊國榮
生態(tài)之域的視域首先表現(xiàn)為“以人觀之”。寬泛而言,“以人觀之”也就是從人自身的視域出發(fā)來理解和評判世界,這種“觀”包含多方面的意義:它不僅涉及狹義上的理性認知,而且關乎價值的關切。狹義上的理性的認知具體表現(xiàn)為在事實層面上對自然本身、自然與世界關系的把握,價值的關切則以天人之間的價值意義為指向。中國哲學很早已意識到以上方面。孟子曾指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這里涉及“親”、“民”、“物”三種不同的對象,對待這些對象又有“親”(以親情相處)、“仁”(以仁愛之心相待)、“愛”(以珍惜、愛護之心相待)三種價值立場、價值態(tài)度,后者也屬廣義上的“觀”——對事物在價值層面的考察與把握。不僅對“親”(家庭倫理領域中的成員)、“民”(一般社會成員)要給予價值的關切,而且對廣義上的“物”也應當有一種珍惜、愛護(“愛”)之情,這種情感在實質(zhì)的層面滲入了價值的內(nèi)涵。宋明時期,理學家們進一步提出“民胞物與”、“仁者與萬物一體”等觀念。“民胞物與”、“萬物一體”意味著將世界之中一切對象都理解為與人相關的對象,并賦予它們以相應的價值意義,這一看法的內(nèi)在的要求是對人之外的其他對象給予應有的價值關切,其中也體現(xiàn)了以人觀之的價值內(nèi)涵。
中國哲學不僅在實質(zhì)層面涉及對自然等對象的價值關切,而且也提出了如何展開這種價值關切的總體觀念或總體原則。后者可以用《中庸》中的一個重要命題來概括,即“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從對待自然對象的角度看,“萬物并育而不相害”意味著自然中的每一個體、每一對象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它們可以共同存在,彼此之間并不相互排斥。從人與自然的關系看,這里所確認的是,自然作為與人共存的對象,同樣有其存在的意義。以上主要從天人關系的角度,體現(xiàn)了“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在理解和對待自然方面的價值取向。
引申而言,“萬物并育而不相害”不僅表現(xiàn)為理解自然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原理,而且構(gòu)成了把握人與人關系的出發(fā)點。從本原的層面看,人類社會中不同的個體、階層、集團、民族、國家在社會領域中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間,彼此之間應共同存在而非相互排斥。與之相聯(lián)系,這些個體、階層、集團、民族、國家在享有、運用自然資源上應該具有平等的權(quán)利:按照“萬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原則,不同的個體、階層、集團、民族、國家所擁有的以上權(quán)利,都應當?shù)玫匠姓J和尊重,而不能僅僅強化人類部分成員的權(quán)利,否定、排除其他成員的同等權(quán)利。但是,在人類歷史的實際發(fā)展過程中,以上原則并沒有真正得到體現(xiàn),相反,我們所看到的,往往是某些階層、某些集團、某些民族、某些國家在利用、消耗自然資源方面遠遠超過甚至壓倒其他的階層、集團、民族和國家。這里無疑包含了人類社會中的不平衡,這樣的不平衡如果不加抑制,同樣將導致生態(tài)的問題:當社會領域的某些成員、集團、民族、國家過度地消耗自然資源時,天人之間的不平衡往往會進一步加劇,正如前一代人對自然的過度占有,將導致后來世代的生態(tài)危機一樣。以上事實表明,今天的生態(tài)問題,與社會上不平等地運用自然資源有著難以否認的聯(lián)系。
可以看到,在天人關系之后,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它從一個方面體現(xiàn)了前面所提及的看法,即生態(tài)的問題歸根結(jié)底是人的問題。與之相應,解決生態(tài)問題也需要從人的角度加以考察與理解。如前所述,以人觀之的“觀”既涉及以理性的方式理解世界,也包括從價值的視域看待世界。從邏輯上說,如果單純地基于工具層面的理性去理解天人關系以及人與人的關系,往往會引向過強的功利意識,并進而導致人與人的關系以及天人關系的失衡,“以人觀之”所涉及的以上價值關切對于抑制這種偏向,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
(選自《文匯報》2014年12月9日,有刪改)
6、下列對“以人觀之”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狹義上的理性認知,表現(xiàn)為在事實層面上對自然本身、自然與世界關系的把握。
B.價值的關切,以天地之間的價值意義為指向,但并不包含任何物質(zhì)上的價值利益。
C.孟子指出的“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就是對事物在價值層面的考察與把握。
D.從人自身的視域出發(fā)來理解和評判世界,狹義的理性認知直接指向了對價值的關切。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從人類對待自然的角度看,“萬物并育而不相害”所確認的是自然作為與人共存的對象有其必然存在的意義。
B.前一代人對自然的過度占有,必然導致后來世代的生態(tài)危機。這也表明,今天的生態(tài)問題就是由我們上一代人過度消耗自然資源造成的。
C.生態(tài)的問題歸根結(jié)底是人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人的角度加以考察與理解,避免人與人的關系以及天人關系的失衡。
D.宋明理學家在孔子哲學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仁者與萬物一體”等觀念,也體現(xiàn)了以人觀之的價值內(nèi)涵。
8、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物而不相害”引申而言不僅表現(xiàn)為理解自然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原理,而且構(gòu)成了把握人與人關系的出發(fā)點。
B.不同的個體、階層、集團、民族、國家所擁有的權(quán)力都應得到承認和尊重,不能僅僅強化人類部分成員的權(quán)利,就否定、排除其他成員的同等關權(quán)利。
C.單純地基于工具層面的理性去理解天人關系以及人與人的關系,往往會引向過強的功利意識,進而導致了人與人的關系以及天人關系的失衡。
D.“萬物并育而不相害”是中國哲學對自然等對象的價值關切的科學概括,及自然中的每一個體之間不管是敵是友,都可以互不傷害共生共存。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4分,共7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明生員傅先生山傳
嵇曾筠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陽曲人。山生而穎異,讀書十行并下,過目輒能成誦。年十四,督學文太清拔入庠。袁臨候繼咸①,一見深器之,時以道學相期許,山益發(fā)憤下帷。崇禎丙子,繼咸為直指②張孫振誣詆下獄。山徒步走千里外,伏闕訟冤。孫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襤褸,轉(zhuǎn)徙自匿,百折不回,繼咸冤得白。當是時,山義聲聞天下。后繼咸官南方,數(shù)召山,山終不往。
國朝定鼎,自九江執(zhí)繼咸北上,山乃潛入都,密候繼咸起居。繼咸見殺,山收其遺而歸。
山性至孝,父之謨病篤,朝夕稽顙于神,愿以身代。旬日父愈,人謂孝通神明。友愛諸季,先人遺產(chǎn),弟蕩費強半,終身無怨色。弟歿,撫遺孤過于己子。失偶時年二十七,子眉甫五齡,誓不復娶。
自李自成犯京師,明莊烈皇帝殉國,山遂絕意進取,棄青衿為黃冠,號石道人。衣草履,時遨游于平定、祁汾間,所至有墨痕筆跡。工詩賦,善古文詞,臨池得二王神理,博古今典籍,百家諸子,靡不淹貫。精岐黃術(shù)③,踵門求醫(yī)者戶常滿,貴賤一視之。家故饒,至是漸益窶,安貧樂道泊如也。屋舍田園,多為細人竊據(jù),概置不問。
康熙戊午,詔舉博學宏詞,廷臣交章薦山,山堅以老病辭。當事者立迫就道,道稱股病不能行,肩輿舁入都,臥旅邸不赴試。滿漢王公九卿、賢士大夫,下逮市井細民,莫不重山行義,就見者羅溢其門,子眉送迎常不及。山但欹倚榻上言∶“衰老不可為禮。”諸貴人益以此重山,弗之怪也。
明年三月,念其年邁,特授內(nèi)閣中書,著地方官存問,遂得放歸。歸愈澹泊,自甘僻居遠村,不入城府。然欽其名者益眾,率紆道往見,冀得一面為榮。又六年卒,遠近會葬者,數(shù)千百人。
嵇禮齋曰∶先生蓋有道而隱者也。至若義白知己之冤,其賢于世之平居師友相親慕,臨難背負,不一引手救,漠然若不相識者,亦遠矣。先生真無愧哉!
(選自《師善堂集》,有刪改)
【注釋】①袁臨候繼咸:袁繼咸,明代大臣,提山山西時上疏抨擊權(quán)貴,遭宦黨誣陷,解京治罪,傅山等百余人追隨至京為之辯誣。明亡后拒降被殺。臨候,官職名。②直指,官職名,“直指使者”的簡稱。③岐黃,指上古時代的兩位醫(yī)學家岐伯和黃帝。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眉甫五齡,誓不復娶 甫:剛剛,才
B.家故饒,至是漸益窶 窶:貧窮、窮困
C.下逮市井細民,莫不重山行義 逮:抓,逮捕
D.繼咸見殺,山收其遺而歸 遺:遺骨,遺骸
10.下列各組語句,全都直接表現(xiàn)傅山品行高尚的一組是
?、偕缴f異,讀書十行并下,過目輒能成誦
?、谝灰娚钇髦?時以道學相期許
?、凵酵讲阶咔Ю锿?伏闕訟冤
?、艹嬘谏?愿以身代
?、萏厥趦?nèi)閣中書,著地方官存問,遂得放歸
⑥屋舍田園,多為細人竊據(jù),概置不問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傅山的父親得了重病,他朝夕在神像前跪拜,他的孝行感動了神靈,才使得父親得以康復。
B.在傅山的幫助下,袁繼咸得以昭雪。后來袁繼咸多次召他南下,他不圖報答,始終沒有前往。
C.傅山被放歸后,更加淡泊名利,不愿為官,甘愿住在偏遠的村莊,足跡不愿踏進城鎮(zhèn)、官府。
D.傅山自幼聰慧,袁繼咸很器重他。袁繼咸蒙受冤屈時,傅山奔走千里,歷經(jīng)艱辛為袁繼咸伸冤。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友愛諸季,先人遺產(chǎn),弟蕩費強半,終身無怨色。
(2)精岐黃術(shù),踵門求醫(yī)者戶常滿,貴賤一視之。
(3)然欽其名者益眾,率紆道往見,冀得一面為榮。
13.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限斷6處)(3分)
蘇子謂楚王曰:“仁人之于民也愛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親也愛之以心事之以財忠臣之于君也,必進賢人以輔之。今王之大臣,好傷賢以為資,厚賦斂諸臣百姓,使王見疾于民,非忠臣也。大臣播王之過于百姓,多賂諸侯以王之地,背王之所愛,亦非忠臣也,是以國危。臣愿無聽群臣之相惡也,慎大臣父兄;用民之所善,節(jié)身之嗜欲,以安百姓。”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楚策》)
14.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村居
宋·張舜民
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
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
漁村夕照
明·沈明臣
洲前洲后盡垂楊,村尾村頭滿夕陽。
換酒醉眠高曬網(wǎng),遠山修竹正蒼蒼。
(1)“夕陽”這一意象在這兩首詞中的內(nèi)涵是否相同?請做具體分析。(4分)
(2)這兩首詩分別描繪了怎樣的圖景?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5個小題,如超過5個,按所答的前5個小題計分)(5分)
(1)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岳陽樓記》)
(2)瀚海闌干百丈冰,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捫參歷井仰脅息, 。(李白《蜀道難》)
(4)謹庠序之教,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5) ,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跡(其三)》)
(6)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 。(賈誼《過秦論》)
(7)巖扉松徑長寂寥, 。(孟浩然《夜歸鹿門歌》)
(8)春水碧于天, 。(韋莊《菩薩蠻》)
語文近5年高考全國卷真題及答案
下一篇:語文全國高考試卷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