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家庭德育教育相關論文(2)
中國傳統(tǒng)家庭德育教育相關論文
中國傳統(tǒng)家庭德育教育相關論文篇二
《中國傳統(tǒng)家庭教育的發(fā)展研究》
【摘 要】傳統(tǒng)家庭教育是在專偶制家庭形態(tài)中開始出現(xiàn)的,封建社會是中國傳統(tǒng)家庭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形成了豐富的理論成果,近代的家庭教育逐漸融入開放性元素,現(xiàn)代家庭教育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家庭教育的優(yōu)點,更融合了西方先進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一批較為成熟的家庭教育專著。
【關鍵詞】傳統(tǒng)家庭教育;家訓;封建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
在封建社會,國家的官僚機構更加完善,等級制度和等級觀念進一步加強,而封建社會的等級性又主要是以血緣紐帶、世襲等方式來維系,因此,家庭是封建社會主要的社會組織形式,家庭教育的地位也變得格外突出。當時的思想家、教育家對家庭教育有過較多的論述,家庭是封建時代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場所。封建統(tǒng)治階級認為家庭教育是關系國家興衰存亡的大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維護既得利益,就要抓住社會最小的細胞——家庭,把家庭教育作為強權政治的工具。關于這些見地,其實在奴隸社會早已有之,只是到了封建社會則更為明顯。
一、封建社會的家庭教育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但由于秦朝“禁私學,以吏為師”,私學的發(fā)展受到限制。唐代打破了經(jīng)學獨霸的局面,增設書學、算學、律學等,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宋明以來,課程逐漸擴大為讀書、習字、作文、算術以及結合道德教育與行為規(guī)矩訓練。教育流向社會更低下的階層,蒙館、私學比較普遍,開始編訂家庭教育的教材,如被奉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的——《三字經(jīng)》、《百家姓》和《千家文》。把識字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知識教育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了“文道統(tǒng)一”、“文以載道”。
(一)兩漢魏晉南北朝的家庭教育
兩漢有大量的家訓問世,其中,帝王家訓成果豐碩,如魏主曹操的《諸兒令》、《戒子侄》、《遺令》,蜀主劉備的《遺詔敕后主》,清代康熙的口錄,雍正注譯編輯的《庭訓格言》和《圣諭廣訓》,曾國藩的《曾文正公家訓》等典型代表,至今仍廣為流傳。
《手赦太子》是劉邦臨終前告誡兒子劉盈一定要刻苦學習,擔當起治國安邦的重任的體己話,正是開國皇帝劉邦的良好家教,為漢朝的強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司馬談的《遺訓》在教子治學方面的成就可以說是一座歷史豐碑,正是受到父親的鞭笞、激勵及其敬業(yè)精神的感染,司馬遷出色地完成了續(xù)寫《史記》的偉大工程,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貴的精神財富。
魏晉南北朝時期,諸葛孔明的《誡子書》和《誡外生書》是我國古代家訓的杰作,諸葛孔明的家訓文筆流暢,對后世影響極大,比如“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志當存高遠”等優(yōu)美詞句則是出于此。“竹林七賢”的主要代表人物嵇康特別注重良好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在其《家誡》中告訴子女立身、行事、做人、治學之道,這是中國家訓逐漸走向成熟的標志。
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獨立成篇的家庭教育專著,共七卷20篇,內(nèi)容豐富、對后世影響深遠,書中主要運用歷史及當時事例教導子孫立身治家、人際交往、修身養(yǎng)性、出仕為官、為文從藝等方面的道理。南宋陳振孫評價其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直齋書錄解題》)。其中,有至今傳誦的名言,如“潛移默化”(原為“潛移暗化“)即出自《慕賢第七》:“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對,無心于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還有“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顏氏家訓》把中國古代家訓推向高峰,是一部對后世具有深遠影響的代表作,標志著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的成熟。
(二)唐明清的家庭教育
在唐代,帝王家訓占有重要的位置,唐太宗李世民的《誡吳王恪書》、《戒皇屬》、《帝范》堪稱帝王家訓的典范。唐太宗在《戒皇屬》中說:“夫帝子親王,先須克己。每著一衣,則憫蠶婦;每餐一食,則念耕夫。至于聽斷之間,勿先恣其喜怒。朕每親臨庶政,豈敢憚于焦勞。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長,乃可永久富貴,以保貞吉… …”。
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朱用純(自號柏廬),他根據(jù)自己畢生研究,以儒家“修身”、“齊家”的核心思想為宗旨,廣采儒家的為人處世經(jīng)驗、方法編撰而成《朱子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訓》。《朱子家訓》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線、以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為內(nèi)容的家教名篇,講述了中國幾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意在勸導人們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該書自問世以來就廣為流傳,在清代及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的課本之一,并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jīng)”。其中的許多內(nèi)容繼承了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比如尊敬師長,勤儉節(jié)約,鄰里和睦等,在現(xiàn)代社會仍有重大意義。然而,其中也不乏封建腐朽思想,如對女性的某種偏見,“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迷信報應,“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自得守舊“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等受當時歷史局限性影響的思想,我們則應該理性對待。
在清代較有名的帝王家訓是《庭訓格言》和《圣諭廣訓》。康熙鑒于“風俗日敝,人心不古”的形勢,要“尚德緩刑,化民成俗”,繼續(xù)加強教化,康熙九年向全國頒布“上諭十六條”。雍正對“上諭十六條”極為重視,對其逐條解釋而寫成《圣諭廣訓》,于雍正二年頒行天下,形成了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思想綱領。
二、近現(xiàn)代的家庭教育
(一)清朝末期的家庭教育
近代中國的家庭教育雖然仍保留了較多的封建社會烙印,但是相對來說加入了不少開放性的元素,比如注重女子教育,提高女子素質(zhì),“女學原不僅保育幼兒一事,而此一事為尤要;(假)使全國女子無學,則母教必不能善。”這相對于封建傳統(tǒng)“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在近代是比較有名的,直至今天仍有較大的影響力,他的家庭教育思想與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進程同步,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曾氏家族治家一向嚴格且有章法,內(nèi)容豐富,包括教導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其主要思想有:“1、堅持祖?zhèn)鞯闹渭抑?,?lsquo;八字,三不信’,即考、寶、早、掃、書、蔬、魚、豬,2、堅持自己的教子之法是‘八本’、‘三致樣’;3、教子弟讀書做學問。4、勤勞儉樸,不要懶惰奢華。5、要求子弟謙恭謹慎。”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張之洞、張百熙等人的努力下,在全國推行“癸卯學制”,并通過《蒙養(yǎng)院及家庭教育法》,這是中國家庭教育史上第一次把家庭教育法制化。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家庭教育
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fā),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同時西方思想大量傳入中國,對中國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也是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開端?,F(xiàn)代家庭教育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家庭教育的優(yōu)點,更融合了西方先進的教育思想,可謂中西合璧。
這個時期,不少學者試圖建立家庭教育科學理論體系,如原廣東省省長朱慶瀾在《家庭教育》一書中,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原則、內(nèi)容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論述。魯迅先生在他的《二十四孝圖》《上海的兒童》《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等作品中,也對家庭教育的有關問題展開了精辟的論述。中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對家庭教育深有研究,“活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1925年出版的《家庭教育——怎樣教小孩》一書中,該書對家庭教育的意義、內(nèi)容、原則和方法等進行了論述。此外,他還著有《兒童心理之研究》,擔任《幼稚教育》、《活教育》、《兒童教育》等刊物的主編,對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貢獻巨大。
三、結語
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它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生產(chǎn)生活方式,因此,各個時期的家庭教育發(fā)展狀況、形式、內(nèi)容等方面也各有不同。在今天經(jīng)濟發(fā)展迅猛、科技日新月異的全球化時代,研究家庭教育既要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家庭教育的合理因素,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傳統(tǒng)家庭教育的對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借鑒作用,又要剔除傳統(tǒng)家庭教育的不合理因素,去粗取精。因此,尋求一種適應時代發(fā)展、適合社會需求以及符合人的主體需求的新型家庭教育形式,是擺在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M].曾德明注譯,崇文書局,2007年4月,第60頁.
[2] 趙忠心編.中國家庭教育五千年[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1月,第462、438、439頁.
作者簡介:陳妙英,女,廣西容縣人,廣西容縣六王鎮(zhèn)譚螺中心小學教師;唐英毅,女,廣西容縣人,百色學院經(jīng)濟與旅游管理系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高校學生管理研究、民族地區(qū)先進文化建設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許正偉,男,黑龍江虎林人,百色學院物理與電信工程系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研究。
中國傳統(tǒng)家庭德育教育相關論文相關文章:
4.家庭禮儀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