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2)
語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
語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篇二
《中職語文教育教學的思考》
[摘要]中職語文教育教學要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為己任,教學生“做人”,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諧地結合起來,使語文成為實用而多彩的人文實踐學科,切實加強言語實踐、寫作指導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育教學;能力
近年來,為了適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和滿足人才市場需求,促進中職畢業(yè)生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中職語文教育教學已引起廣泛關注。教育部2000年頒發(fā)了《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有關方面組織語文教育專家編寫了中職語文教材;2005年,在總結國內外語文教學經(jīng)驗、廣泛聽取各類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師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針對中職語文教學實際和發(fā)展需要,對中職語文教材進行了全面的修訂,教材建設日趨成熟。這為中職語文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中職語文教育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何用好用活新教材,將教材的“好”轉化為語文教學效益的“好”和學生語文能力的“高”,是當前中職語文教學工作者的重大任務。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樹立語文教育新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至關重要;否則,教材再好,也難以跳出語文教學的舊模式、舊框框。
隨著我國經(jīng)濟建設、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中等職業(yè)教育的改革發(fā)展變化很大。首先,貫徹落實“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的中職辦學指導思想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其次,生員狀況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后進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最后,培養(yǎng)技能型的辦學方向深化了中職教育教學改革。這些發(fā)展變化無不影響著中職語文教育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
(一)中職教育階段是人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形成與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中職語文在其中擔當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中職語文教育的目標是將學習者培養(yǎng)成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健康發(fā)展的人,使他們既具備人格素質、精神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科學素質、健康素質、職業(yè)素質、審美素質等綜合素質,又具備語言表達能力、文字寫作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人際關系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社會能力。誠然,這些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有賴各種教育力量共同構建,但是,語文教育必須以其特有的魅力義不容辭地承擔起自己的份內任務,并盡最大努力去完成。扎根于人的培養(yǎng)的語文教育工作者,理應帶著一種教書育人的自覺,帶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去創(chuàng)造性地從事語文教育教學活動。語文教育不僅僅是傳授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做人,培養(yǎng)人文品質,讓學生在掌握好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同時塑造自己堅定的意志、豐富的情感和求知的濃厚興趣,以自身的優(yōu)秀品質和所學所得所有為社會服務。
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性格的偉大”。我們必須看到這樣一個事實:知識和智力“完全可以為邪惡勢力服務”。這就給我們中職語文教育教學工作者提出了一個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的嚴肅課題。在中職學校,由于它的職業(yè)技術性,絕大多數(shù)學生只重視專業(yè)課、技能課,但專業(yè)課、技能課注重傳授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操作技能,而很少涉及“做人”的教育;加之思想品德教育相對薄弱,有的甚至沒有開設思想品德方面的課程,這樣,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偉大性格,教學生“做人”的任務就歷史地落到了語文教育的肩上。對此,中職語文教師責無旁貸。這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師要牢固樹立和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語文教育理念,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服務社會的使命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語文教育家、著名特級教師于漪在其50年的教學生涯中,誠懇地做人,誠懇地教人。整整半個世紀,她始終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把教學生“做人”作為根本,將語言教育、語文知識和思想鍛煉、情感熏陶、人格培育融為一體,真正實現(xiàn)了“教文納入育人”這個大目標,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二)中職語文教學應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諧地結合起來,使語文成為實用而多彩的人文實踐學科,讓偏重技能的學習者為語文喝彩。中職與普通高中同屬一個教育層次,但有別于普通高中。中職與高職同是職業(yè)教育類,但與高職相比,要求有所不同。因此,中職語文教學既要達到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又不與普通高中盲目攀比;既要與高職語文教學要求相銜接,又不任意拔高對學生的要求。如何把握好中職語文教學的這個“度”,讓中職語文教學在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層面上突出其實用性、實踐性,是我們中職語文教學工作者的一項特殊任務。
從科學技術維度講,語文科學是教育科學,是思維科學,蘊藏著強大的科學精神。語文又是關于語言方面的工具學科,它具有語言“功利性”。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中職語文教育工作者既要重視語文“工具性”、“功利性”的一面,讓語文成為學生實用的工具,能很好地應用于學習、工作實踐,更要倚重語文的科學精神,讓學生去學會理性地探究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思考現(xiàn)實問題,進行是非判斷,提升審美情趣。
語文是人文學科,是富涵人文精神、人文性的課程。人文精神是對人的一種終極關懷,作為哲學名詞的“終極”,是人類追求真善美的高度統(tǒng)一和最高境界。而“文人精神”多指文化人清高孤傲、孤芳自賞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人文精神不等同于“文人精神”,二者有本質區(qū)別。為了防止中職語文教學的失衡與異化,必須擺脫“人文性”的偏見與誤解。一要防止將“文人精神”取代人文精神,二要防止把人文精神曲解為“倫理精神”。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有的人往往過于偏重思想教育和倫理道德教育,忽視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有的甚至牽強附會,任意上綱上線,別扭矯情,大煞語文教學風景。同時,還要防止以非理性精神取代人文精神。理性精神以科學化為基礎,非理性精神以情感、意識為核心。非理性精神有其合理存在、需要呵護的一面,但終不能替代人文精神。語文教育弘揚人文精神,并非就是弘揚非理性精神??茖W精神永遠是人類精神的核心,也是語文教育科學的核心,語文教學應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諧統(tǒng)一。
(二)中職語文教學應特別加強言語實踐、寫作指導和口語交際訓練。中職語文修訂版教材構建起以語文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學生主體的語文實踐為基點、語文學習方法和策略前后貫穿、具有自學輔導特征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新體系,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教學單元比例大致為5:2:1,改變了以往語文教材只有單純的閱讀教學的“老面孔”,讓寫作和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在教材中占有相應的位置,而且讓三者相對獨立,又彼此照應,相互促進,這無疑有助于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益。
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就業(yè)壓力逐漸加大,這些都對閱讀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要改變目前“唯理性的語文教育”的傾向,強調積極自主的學習姿態(tài),將知識、能力和素質和諧地結合起來,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將思維的訓練落實到言語的實踐中,重視點點滴滴的語言積累。
閱讀教學的本質是對話,基本目標是發(fā)展對話能力。閱讀教學應致力于發(fā)展學生的對話能力。語文語文,語言的文本。閱讀教學文本,就是對話內容的薈萃,其本身就是對話的結果,是與人、與事物對話的文字化,又是對話內容、規(guī)律、方法、技巧的載體,記載著對話的典范事實、對話規(guī)則與對話技藝的演變。閱讀教學就是以文本為藍本,加強語言實踐,發(fā)展對話能力。
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心靈對話的過程。師生解讀文本是師生與作者的對話;教學的多邊活動是多元反復對話,既是師生的對話,又是學生之間的對話,也是師生與家長、專業(yè)人員的對話。對話應該是心聲的交流,是積極自主的行為。但由于種種原因,當前,中職生的“對話”普遍存在“失語”現(xiàn)象,即個體內心封閉,有話不說,有情不抒,有感不發(fā),甚至為了迎合世俗而課后說謊話、假話、臟話。因此,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放飛師生心靈,真正實現(xiàn)閱讀教學對話的優(yōu)化,提升對話質量與教學效果,讓思考非線性,言說無拘束,使“言為心聲”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寫作是通過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將所見所聞所感作創(chuàng)新的語言運用行為。它是學習者極具個性和富有創(chuàng)造的思考,也是溝通思想、傳達意義的途徑,更是學習者在觀察、感受基礎上進行思想的活動方式。寫作者既是學習者,亦是思想者;既是自己寫作,也是為社會其他成員寫作。因此,我們的寫作教學可以按以下層次訓練:首先觀察感受文,側重自身對自然和社會的觀察與切身感受;其次閱讀感悟文,側重自己對文本審讀欣賞的信息篩選與悟性;最后是虛擬想象文,側重對未來的推測與假想。通過三類文章的訓練以達到基本寫作能力的形成,讓寫作者的個性得到張揚,吐出心中的苦與樂。與此同時,還必須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和學生未來工作所需要的實用應用文的寫作教學,切實加強這方面的寫作訓練,使之能“召之能寫,寫之必成”。
口語交際能力主要是聽說能力,是一種社會實踐能力??谡Z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有賴于口語交際即聽說的教學與實踐。素質教育不是一種教育模式,而是一種理念。受傳統(tǒng)教育和舊有模式的影響,語言教學往往重讀寫輕聽說,甚至有人認為漢語作為母語,聽說能力與生俱來,不經(jīng)訓練也可無師自通。這種理念與全面素質教育相悖,與職場、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極不協(xié)調。中職畢業(yè)生除少數(shù)甚至個別人可能到高校深造外,絕大多數(shù)學生要直接走向社會,面對應聘、求職找工作的現(xiàn)實。這時,口語表達能力就顯得十分有用。善于口語表達和人際交往者,十之八九會勝出,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事實上,聽說是先于讀寫的最為復雜的心智活動,最能促進人的思維能力的成熟和發(fā)展;聽說能力是用得最頻繁的語文能力,語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得益于聽說能力的提高;聽說最能促進人的信息意識、參與意識、情感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迅速提高思維靈敏度、應變能力、交際能力和言語能力等整體素質。
除依賴閱讀教學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外,尤其要注意以日常說話方式為主,要求學生多聽廣播、常復述文本,鼓勵他們大膽走上講臺,即席發(fā)言、演講或參與社會采訪等活動。此外,還要加強教學材料的搜集,借鑒外語口語的學習方式,以提高聽說能力。中職語文教學把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擺在重要位置上,是勢在必然,是責任使然。
中職語文教育教學新理念的呼喚與思考還在繼續(xù),僅以此文拋磚引玉,愿與同行共同探討,構建中職語文教學新模式,全面提高中職語文教育質量,使每一位中職生的語文能力與時俱進,既能適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又能為促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服務。
語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1.語文教育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