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梁啟超近代史人物論文
有關梁啟超近代史人物論文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思想家、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有關梁啟超近代史人物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梁啟超近代史人物論文篇一
《淺談梁啟超的憲政思想》
【摘 要】梁啟超憲政思想從君主立憲到民主共和,再回到君主立憲,轉向開明專制,又從主虛君到護共和立憲。這看似前后矛盾又多變的憲政思想,反映了梁啟超對近代中國憲政之路的理性思考和理論知識的不斷深入。在其“善變”的背后“不變”的是梁啟超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立憲政治的追求。
【關鍵詞】梁啟超;憲政思想;多變
梁啟超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其學術思想包括憲政思想,曾經對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產生過劇烈的影響。在所有談論梁啟超的書中,幾乎都會提到他的“多變”。無論是贊美還是貶責,對他的“多變”這一點,確實眾口一詞??涤袨槎啻闻u梁啟超的“流質易變”,孫文也嘲笑梁啟超的“忽言革命,忽言破壞,忽言愛同種之過于恩人光緒,忽言愛真理之過于其師康有為者,是猶乎病人偶發(fā)囈語耳”。面對人們的質疑,梁啟超坦然回答道:“我為什么和南海先生分開?為什么與孫文合作又對立?為什么擁袁又反袁?這絕對不是什么意氣之爭,或爭權奪利問題,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貫主張決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愛國。我的一貫主張是什么呢?就是救國…知我罪我,讓天下后世評說,我梁啟超就是這樣一個人而已。”
一、梁啟超的憲政思想
對于梁啟超憲政思想的演變,主要有“四階段說”、“三階段說”、“兩階段說”等觀點。主要學者認為梁啟超憲政思想發(fā)展的軌跡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維新變法時期,梁啟超追隨其師康有為先生,積極參與變法,將希望給予光緒皇帝實現君主立憲政體,形成初步的憲政思想,內容比較單薄。
在維新運動期間,梁啟超的主要憲政思想是提倡興民權、開明智、實行君民共治,指出“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向國民宣揚變法,認為只有改良現行的官僚體制和人才選拔體制,才能解決近代中國面臨的問題,維持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維新變法失敗之后,梁啟超逃亡日本,接觸西方近代的政治學說,廣泛介紹了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從斯賓諾莎的“自然權利觀”、盧梭的“人民主權觀”、康德的“倫理學說和國家學說”到托克維克的“民主學說”等各個方面,對當時的中國思想界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在日本期間,梁啟超仍然堅持君主立憲的主張,其思想日趨豐富和成熟,其思想逐漸變得更加激進,主張革命、共和。
第二階段,戊戌變法失敗后直至中華民國成立之際,梁啟超流亡海外,大量接受了西方自查階級的政治法律學說,他的思想,不斷在“?;?amp;rdquo;與“革命”之間掙扎,經歷了由君主立憲而推崇民主共和并鼓吹過于開明專制、虛假共和、民主共和的曲折經歷。
他原先也和康有為一樣,熱衷于“尊孔保教”,受到黃遵憲等人的批評,認為“孔教不可保”,他經過認真思考,接受了黃遵憲的意見,寫《保教非所以尊孔論》一文,提出腳步必保,也不可保,從今以后,只有努力報國而已。康有為堅持主張?;?,梁啟超則與革命黨互通款曲,大談合作革命。
在海外期間,梁啟超去了一趟檀香山,建立保皇會著有成效,他大力鼓吹自由,認為自由是“為今日救時之良藥,不二之法門耳”,寫洋洋灑灑的萬言長信,與康有為辯論。
第三階段從中華民國的建立到最終退出政治舞臺,梁啟超的憲政思想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開始有國家主義的憲政思想向自由民主的憲政思想,思想在不斷地豐富,開始關注市民政治,積極支持共和立憲。
民國成立以后,梁啟超意識到,民主共和已成定局,君憲制說已無實際意義,于是思想上有出現了一次重大的轉變。梁啟超成為真正的民主憲政的支持者。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甚至連他的恩師康有為也上了賊船,但梁啟超毫不猶豫站在反對立場上,為捍衛(wèi)共和,冒險犯難,奔走努力。
二、梁啟超憲政思想變化的原因
梁啟超一生具有爭議,毀譽參半者,恒在一個“變”字。從?;逝傻礁锩桑骄髁?,再到民主立憲,只要梁啟超認為有益于國家,有益于文化,他都要接受過來,毫無心理障礙。面對別人的質疑,他會很坦蕩地說:昨天的我錯了,今天的我才是對的。究其不斷變化的原因,主要是:
(一)主觀原因
梁啟超是一個謙遜并且不斷進行自我反省的人,他以自己的方式不斷的追求富國強體的憲政模式。梁啟超先生曾在《清議報》上發(fā)表文章,把日本政治家吉田松蔭、意大利政治家加布兒喻為“善變之豪杰”,非常敬仰,認為“其方法雖變,然其所以愛國者未嘗變也”。
在反省自身善變時,梁啟超也常常以老師作為對比。康有為自稱“吾學三十歲已成,此后不復有進,亦不必求進”。梁啟超感嘆說,康有為太有成見,他自己太有成見了。確實,康有為是30歲以后不變,梁啟超一生百變。究竟哪一種人生更有價值呢?百年后的今天,把康、梁放在一起比較,答案已不言自明。
(二)客觀原因
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狀態(tài),西方列強的入侵打亂中國原本的發(fā)展道路,帶有強烈的救國思想的政治理念驅使著梁啟超進行不斷進行探索。在這種感情色彩的帶動下,梁啟超對中國社會發(fā)展道路和憲政思想的研究帶有不可避免的目的性和片面性。多變的時代造就了多變的思想,近代中國風起云涌,梁啟超的憲政思想曲折而又反復,他思想中的保守而又多變是歷史的必然。梁啟超希望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反對君主專制、堅持民主憲政、堅持漸進改良道路和國民性改造等基本主張,這是他作為資產階級自由派知識分子固有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負,希望通過秩序的改良而不是革命的方式改變近代中國。梁啟超流亡海外多年,使他能夠經常接觸新思想,同時他自身也具備善于接受和吸收新思想的素質,他又堅持參加中國的憲政實踐,這使他的憲政思想處在一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中。綜觀梁啟超政治思想的演變過程,“善變”是其憲政思想的一大特色,因勢而變,不斷探索解決社會危機。誠如臺灣學者黃克武所指出的,梁啟超一生中吸收了東西方的各種知識,因而表現出復雜多變的面貌,但在多變的表層下仍展現出一定的不變之處,梁啟超的不變是他一直尋找救國出路,作為一位憲政理論家和法學家,憲政思想是他一生的追求。
三、梁啟超憲政思想的啟示
第一,正確對待中西文化。年輕時,梁啟超極力推介西學,抨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他認為要引進西學,必須先破中國幾千年的古學。而破除之法,就在于引入西方文明,讓中西道德結合,陶冶國民,鑄造國民。他在流亡期間,創(chuàng)辦譯書局,致力于翻譯外國書籍。他先后向國人介紹過亞里士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鳩、盧梭、哥白尼等眾多西方名人甚至包括馬克思。誠如政治學家蕭公權所言:“五四”運動的領袖,幾乎沒有一個不曾因讀了梁啟超的文字而受到啟發(fā)。他不僅批評了中國人不接受西方文明、夜郎自大地認為西學源出自于中學的錯誤,而且批評了全盤西化者沉醉于西風,甚至抹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歷史,從而導致民族虛無主義的無知和自卑。對于如何對待中西文化的問題,不應該忽視梁啟超真知灼見,應該根據具體的歷史條件從現實出發(fā)。
第二,憲政的實施離不開民眾的參與。梁啟超在當時提出令人“變法之本在育人才”的觀點,指出“政治習慣不養(yǎng)成,政治道德不確立,雖有冠冕世界之良先法,猶如廢紙”。憲政的確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不但有政治、經濟、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而人的主觀因素更為重要。所以,沒有民眾的覺醒和積極的政治參與,真正的憲政就很難實現。
第三,赤子之心。梁啟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這樣的人在物欲橫流、功利至上的世界上,已成為了稀世珍品。梁啟超在一個歷史文化的轉折年代中,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英銳之氣,始終保有率直與天真的活力,并不失堅韌、開拓向上的精神,始終抱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救世情懷,“宇宙未濟,人類無我”這句八字真言,并是他堅強的精神信仰。
在黑暗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他為被專制奴役的人們點亮領航燈,他的名字與中國近代化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雖然他的憲政思想沒有在中國的大陸上實現,但其畢生追求憲政思想為國家找尋出路的精神是留給我們后人寶貴的財富。解讀梁啟超的憲政思想要將其放在歷史的大環(huán)境中,不能僅僅知人論勢,揚棄他的思想,繼承他追求精神是研究者的希望。
【參考文獻】
[1]陳鵬民.梁啟超學術思想評說[M].北京:北京圖書館粗版社,1997.
[2]梁啟超.飲冰室合集[M].中華書局,1988.
[3]夏曉虹.追憶梁啟超[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
[4]董四禮.梁啟超[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6.
[5]李華興.近代中國的風云與梁啟超的變化[J].近代史研究,1984(2).
[6]鐘珍維,萬發(fā)云.梁啟超思想研究[M].??冢汉D先嗣癯霭嫔纾?986.
[7]李華興,吳嘉勛.梁啟超選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8]李秀清.“梁啟超憲草”與民國初期憲政模式的選擇[J].現代法學,2001(6).
[9]梁啟超全集(第5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0]吳嘉勛,李華興.梁啟超選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有關梁啟超近代史人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