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學生厭學心理的論文(2)
論小學生厭學心理的論文
論小學生厭學心理的論文篇二
《小學生厭學心理初探》
摘要:本文從厭學概念入手,對新疆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五年級學生展開調查,運用訪談法將學生的厭學表現與心理相聯系,深入分析厭學產生的原因。針對原因提出有效可行的策略,幫助厭學學生積極的轉換厭學心理,預防厭學心理的產生。
關鍵詞:厭學 需要層次理論 轉換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0 前言
面對“厭學”問題,各個國家都在努力采取措施?!督逃筠o典》中對厭學的界定是“對待學習的一種消極心理狀態(tài),指厭倦、厭煩學習”。①有研究者從厭學心理的形成過程來對厭學進行界定,認為“厭學心理”是指討厭學習,缺乏主動性,被動或根本不愿意接受教師的授課,上課聽講不注意、走神、睡覺,對學校、教師心懷不滿,對練習、作業(yè)、考試等一切學習活動漠然置之,由不學淪為混學,進而成為學困生,造成惡性循環(huán)”。②
本研究以新疆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五年級的20名學生為對象,以訪談的形式,針對學生們的厭學情況進行調查,選擇五年級(1)、(2)兩個班,每個班選取成績上、中、下的同學人數為3、4、3人,每班共選十人。
1 厭學學生的成因分析
1.1 需要層次理論的界定
美國著名哲學家馬斯洛,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創(chuàng)始人。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中提到了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并將這些需要由低級向高級依次排開。
這五種需要是與生俱來的,同時并存的,只是強度、顯露程度不同。其中最為迫切的需要是主導需要,人的行為是由主導需要決定的。③
1.2 依據需要層次理論進行原因分析
生理需求主要是指食物、水、睡眠、健康等需求,由于在當今社會,大部分學生的生理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滿足,健康、睡眠的需求對于學生的影響比較復雜暫不進行分析。
1.2.1 安全需要
老師方面,筆者在訪談的過程中有55%的學生在不喜歡某門科目的原因中提到教師太兇,害怕教師。訪談中60%的學生表示喜歡某門課是因為喜歡任課老師,他們認為太過嚴厲、每天“板著臉”的老師會讓他們感到害怕和緊張。
學生在判斷老師是和藹可親的之后,心里才不會有負擔,就會學得更輕松。同樣,在家庭中,學生同樣有安全的需要。
65%的小學生認為父母用鼓勵的方式更能激發(fā)自己努力學習的想法。甚至有5%的學生表明父母粗暴的管理方式對自己已經沒有作用了。
從學生的回答來看,父母滿足他們對安全感的需要,才能使孩子們在積極、輕松的家庭環(huán)境中專心于學習,有信心取得好成績。
1.2.2 歸屬和愛的需要
當今,家長、老師過多的關注于學生的學習成績而非學生本身,也是導致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在學校,有些老師迫于升學等壓力,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優(yōu)等生和中等學生上,對于所謂的“差等生”的關注很少。學生由于得不到老師的關注,歸屬和愛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有課堂中擾亂紀律、上課走神、不完成作業(yè)等等表現。家庭中,大部分學生認為,父母關注最多的是學習成績,學生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心與溫暖,厭煩家長、逃課、不好好學習等等表現就會隨即而生。
65%的學生表明他們更喜歡平易近人、親切、關心學生的老師。馬斯洛發(fā)現,缺乏愛就會抑制成長和潛力的發(fā)展,他說:“愛的饑餓是一種缺乏癥,就像缺乏鹽或缺少維生素一樣……我們需要碘和維生素C,這一點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毋庸置疑的”。④
1.2.3 尊重需要
在學校,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老師的尊重。40%的學生表明不喜歡某門課是因為任課老師態(tài)度不好、侮辱自己,感覺自己沒有被尊重。老師對學生失去信心與耐心,放任自流,甚至體罰學生、傷害學生自尊心,同時,學生自己喪失自信心,與老師建立對立關系,產生厭學情緒。
在家庭方面,父母錯誤的言行會為學生厭學埋下種子。80%的學生稱父母會拿自己與別家孩子比較,管教時偶爾會說一些類似“你怎么就比不過人家?”“你真夠笨的!”等等‘不好聽’的話。學生厭惡家長的攀比,他們希望父母的夸獎。或許父母一句激勵的話,會讓學生信心十足,相反,就會讓學生失去信心,逐漸厭煩學習。
1.2.4 自我實現的需要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計劃,對于老師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也有自己的評價。訪談中70%的學生反映有些老師上課水平差,教學方式死板、教學內容枯燥讓他們厭煩,有些同學稱這種課程為“催眠課”。在問到對于老師的教學方式有什么建議時,85%的學生都希望教學內容能夠生動、有趣,上課的方式也能有所不同。學生的建議說明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死板是學生們厭學的一大誘因。
在家庭教育方面,現在家長的跟風情節(jié)嚴重。90%的學生都有課外補習的經歷,80%的學生現在仍在進行補習,15%的學生沒有參與補習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允許,95%的學生家長都有讓孩子參加課外補習的想法。然而40%的學生稱自己是“被迫”參加課外補習,認為課外補習對自己幫助并不大,反而增加了學習任務,感覺學習很累。學生由主動的行為操作者轉變?yōu)楸粍拥男袨閳?zhí)行者,漸漸失去了實現自我的動力。
2 轉換厭學心理的對策
2.1 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老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應采取‘亦師亦友,合而不流’的態(tài)度,把握好度,學生感到老師可親可敬,才會信賴尊重老師的指導,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真心放到每一個學生的手心,溫暖學生的同時,也溫暖我們自己,這樣師生共處的天空便會更藍。⑤父母,要拒絕“家庭暴力”,前段時間的“虎媽狼爸”式的教育,引起了人們的爭議。雖然他們的孩子都被“打”進了北大清華,但筆者認為,這些只是教育中的個案,我們應該拋棄落后的“棍棒式”教育,從孩子出發(fā),讓他們更積極、快樂的去學習。
2.2 給孩子無私的愛
孩子稚嫩的心靈,需要教師、家長的呵護。你是否注意過坐在角落里的那幾個學生,你是否不論學生成績、家庭、長相好壞都盡力去關懷他們,你是否在他們犯錯的時候試著理解他們。作為父母,困擾的問題是“給多少”和“如何給”孩子愛,好家長不是天生的,是后天不斷學習培養(yǎng)的。
2.3 給孩子應有的尊重
教師對待學生最基本的是尊重,或許你不經意的一句話,會改變學生的一生。在家里,多數的父母認為他們享有孩子的所屬權、支配權,并肆意行使著權力,記得一份調查報告曾顯示,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話
2.4 給孩子實現自我的通道
教師要深刻的明白自己在學生人生中的重要性。教師的自我反思極其重要,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家庭教育也是一門藝術,作為家長就必須要學習教育孩子的知識,真正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
3 結論
教師和父母要充分考慮學生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幫助孩子預防并積極轉換厭學情緒,快樂成長。
注釋
?、?高利兵.學校視野下農村初中學生厭學問題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9(8):44-48.
?、?丁栓群.農村初中生厭學原因調查[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5.9:18-19.
?、?馬斯洛.馬斯洛人本哲學[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1.
?、?馬斯洛.馬斯洛人本哲學[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60.
⑤ 孫云曉.沒有懲罰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J].中小學教育,2003.12:1-4.
論小學生厭學心理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