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心理素質教育論文
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基礎和主體,它滲透在各種素質之中,影響和制約著各種素質的形成和發(fā)展,而好的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是靠教育來實現的。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心理素質教育的論文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論心理素質教育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論心理素質教育論文篇一
《論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作為中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基礎和主體,它滲透在各種素質之中,影響和制約著各種素質的形成和發(fā)展,而好的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是靠教育來實現的。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已廣泛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因此,本文將重點研究中學生的心理問題特征,研究心理素質在中學生素質培養(yǎng)中的地位,以及開展中學生素質教育的辦法。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素質 教育
中學生處于青春期,青春期是個體走向獨立和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身心發(fā)展急劇變化的時期,在人的一生發(fā)展中也是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觀念、態(tài)度和經驗將對今后的人生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隨著人才競爭,各項建設事業(yè)的步伐逐步加快,社會發(fā)達程度日益提高,社會成員包括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在不斷增多。重視和加強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提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已經成為學生教育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本文將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一、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素質通常指非智力因素,即情感、意志、興趣和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品質,它是全面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中學生身心健康及各種素質的形成和發(fā)展必須依賴其心理素質水平。心理素質滲透在各種素質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學生的心理素質狀況,直接影響著中學生的總體發(fā)展狀況,其重要性體現在:
1、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形成符合社會主義需要的思想政治品質是教育界的教育重要任務。江澤民同志曾指出:“要說素質,思想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中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魄?!比欢?萬丈高樓平地起,一個人崇高的思想政治品德是以心理素質為基礎因素的,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心理機制、心理形式基礎之上。從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來看,心理是其發(fā)端,思想政治品德無不從知、情、意、信、行這幾個心理過程的基本要素的運動變化開始。同時,以心理為其形成發(fā)展的動力。唯物史觀要求我們從人的需要出發(fā)而不是從抽象的概念出發(fā)來觀察事物,正是人們的生存、享受、發(fā)展等需要引起人們的動機,而動機支配人們的行為。動機本身就是由人的認知、感情、態(tài)度等心理因素的綜合作用形成的。尤其是人的情感欲望在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中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每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差異,原因是多方面,即有知識水平、文化素養(yǎng)的不同,又有心理能力的差別。在個人心理特征上,興趣、性格、氣質、能力都影響著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尤其是各個人能力的不同,影響到個體自我教育能力,以及思想政治品德能力的發(fā)展。而沒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品德能力,就不可能形成概括性的思想政治品德??梢?一定的心理能力是形成一定思想政治品德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2、好的心理素質是心理健康的基礎。身心健康是人生發(fā)展的基本條件。今天,全球化的浪潮、新技術革命的巨浪正波及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社會結構更為復雜,人們的觀念與行為受到多重影響與沖擊,其心理負荷在不斷增加,可以說,社會越向前發(fā)展,人們的心理負荷就越重,社會對人們心理素質的要求就越高。中學生是中國未來各項事業(yè)的棟梁之材,要擔此重任,必須具備更高的心理素質。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中學生在心理素質方面尚不盡如人意,與時代的要求有著一定的距離,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中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障礙。
3、只有中學生具有好的心理素質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要求?,F代社會是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生活等變化或發(fā)展較為迅捷的時代,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更是日新月異,一日千里,現代社會也是各種競爭,像職業(yè)競爭、職務競、崗位競爭等等。而現代社會由于城市化的發(fā)展,人口急劇增加和居住環(huán)境的日益惡化,使人際關系變得更加微妙,人們面臨了更多的心理矛盾和情感沖突。要適應這樣的一個變化,中學生沒有好的心理素質是絕對不行的。中學生是否群體中比較優(yōu)秀的群眾,具有較高的智力水平和較多的文化知識水平。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別是由于社會對中學生的期望也比較高,因此,中學生沒有好的心理素質是無法適應這個時代的。所以,從現代社會的客觀環(huán)境和未來社會的發(fā)展態(tài)勢的角度來看,對中學生實施心理素質教育是極為必要的。
二、中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1、教育指導思想的偏差。中國的教育制度只重視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忽視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教育,使他們心理不夠穩(wěn)定,社會適應能力較差。這里有家庭、學校環(huán)境以及教育方法不當的原因。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存在著許多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因素。屢禁不止的應試教育對學生的成長都不利,也就是說對學生要求過高、過嚴都會造成不好的心理反映。而現在中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過分溺愛、包辦等,必定會使其養(yǎng)成任性、依賴、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F在中學生每年入學時,都由父母陪著到校報道,甚至一切報道手續(xù)都由父母包辦。許多學生到校后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長時間難以適應獨立生活的環(huán)境。這些學生不僅適應能力不強,而且交往能力也差,不易處理好正常的人際關系。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值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如對學習好的學生偏愛,對成績差的學生諷刺挖苦等,容易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
2、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人生閱歷淺,社會經驗少,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失敗和困難時,往往缺少足夠的心理準備。一旦遇到挫折便難以承受,心灰意冷,從而一蹶不振,甚至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和對自身的信任,而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等問題,無法正確的緩解心理沖突與矛盾,不懂得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無法維持心理平衡,因而產生心理障礙。
3、由社會轉型期經濟發(fā)展帶來不良的外部生活環(huán)境,影響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fā)展。一些西方或社會流行的腐朽沒落的思想意識和文化傳入中學生中,給中學生帶來了各種不正之風的影響也導致了中學生的心理迷亂,如斗毆、網癮、違紀、吸毒、性越軌等行為在中學生中時有發(fā)生。另外,一些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卻比較落后,因為他們已處于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人生和社會問題的認識漂浮不定,意識中也常常呈現著互相矛盾的狀況。不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和影響,而導致心理偏差和行為偏執(zhí)。
三、開展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對策
1、在中學階段開設心理學系列課程教育。學習和掌握基本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衛(wèi)生知識,對中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提高和心理健康的維護是不可少的。這些相關知識的掌握是中學生自覺地科學地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前提。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學習階段開設有心理學課程的學校不多,學生課外自覺涉獵這類知識的可能性也極為有限,因而高中入學新生受過心理學課程教育者不多。進入更高的學歷學習后,迫切需要心理學知識的指導。因此,在今后開設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衛(wèi)生系列課程等提供給學生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心理學課程學習的中學生,可以了解基本的心理現象和規(guī)律,在個人心理方向做好自我調節(jié)等提高工作。
2、以鼓勵,表揚為主。鼓勵、表揚能有效地使學生充滿自信,并激發(fā)其潛能,鼓勵、表揚有來自學校的、家庭的、社會的、老師的、學生之間的,其中,老師的評價起主要作用。所以,在日常教學中,老師應對學生學習上的閃光點給予充分鼓勵與表揚。比如,同學們反映政治課易懂難記,特別害怕老師提問。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問題,老師應根據記憶的規(guī)律對重要內容進行反復講解,重點強調,問題設置要有針對性,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如果學生回答正確,老師再給予一句贊許的話語,那效果就更好了。
3、聯系學生身邊的事情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保護并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可以通過發(fā)生學生周圍的具體事例來實現,在講政治學中的“事物發(fā)展的趨勢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這一理論時,聯系到同學們剛剛經歷了一次考試測驗,不少同學因成績不大好而垂頭喪氣,有的甚至灰心失望。講解完“前進性和曲折性”理論后,請同學們就剛剛考完的測驗進行討論。同學們認真分析試卷的難度,找出自己存在的差距,也肯定了自己取得的成績,展望未來,又看到了“光明”。
4、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專業(yè)老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對中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對策。心理素質是人的素質的一部分,各種素質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心理素質是學生獲得并發(fā)展其他素質的重要基礎,學生其他素質的提高又可以促進心理素質的提高。事實上,各學科蘊涵著豐富的心理教育資源。在德育中,通過培養(yǎng)學生好的道德品質,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可以較好地促進他們的情感、意志、個性的發(fā)展。專業(yè)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想象力、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
5、聯系一些社會現象教育中學生。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例對中學生的觸動往往很大。老師將社會生活中的現象與理論結合起來,既能開拓學生視野,又能培養(yǎng)他們正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記得我任初中二年級班主任時,班上有一位男同學學習成績較差,我多次找他談話,他認為自己不討老師喜歡,表現出“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其實這名學生品質上是不錯的,家教也好,修養(yǎng)也好,只是愛面子,對學習信心不足。我在課上講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這個問題,在分析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和關系時,我列舉了孔繁森、焦裕祿等奉公無私的人民公仆,又列舉了陳希同、我請這位男同學分析一下,如何看待黨內存在的腐敗現象。他認識到大多數領導干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公仆,這是主流,黨內存在腐敗現象只是少數人的行為,而“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隨后,我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有的同學成績不太理想,存在缺點錯誤,但為人誠實、善良,品質好,這樣的同學我們怎么看待?”課后,那位男同學主動找到我,表示要克服存在的缺點,爭做品學謙優(yōu)的學生??梢钥闯?他又找回了信心和自尊。
總之,心理素質教育的每一種方法都有它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因此,在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工作者時,要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優(yōu)勢互補;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