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材的運用與讀法(3)
讀法六,摘讀法
即一邊閱讀一邊摘錄自己所需要的有關內容。有的是摘抄文章的內容提要或層次結構,有的是摘抄詞語、名言警句,有的是摘抄寫作方法等等。
讀法七。查讀法
即利用工具書查明閱讀中碰到的字詞、成語的音、形、義,并結合課文的上下文來掌握它的含義。這是學習課文最重要的一環(huán),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
讀法八.畫讀法
即在泛讀中邊讀邊使用一些符號.有目的地畫出有關內容,便于理解、應用和查對。
讀法九。議讀法
即把閱讀中發(fā)現的疑難問題提出來與同學、老師一起共同議論、爭辯,以便求同存異。比如在讀《笑的武器》時,對于第二幅《轉敗為勝》漫畫的喻義,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見解,同學與同學、同學與老師一起議論、爭辯。從兔子的角度談,從烏龜的角度談,求同存異。這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提高了思維能力。
讀法十.疑讀法
即在閱讀過程中質疑問題、發(fā)現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查讀、詢讀、議讀,最后解決問題。比如《背影》,作者朱自清先生含蓄而深刻地表達了父與子之間深厚的感情。父母對子女的關愛是真摯無私的。這種愛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對這種感情有的體會到了,有的體會不到,有的當時就體會到了。有的過后才體會得到。朱先生本人就是歷經了這樣一個過程,課文先說: “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又說: “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我們在閱讀時就應該想一想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聰明”的含義是什么.為此我們就會詢讀這兩句話是針對什么事情說的。
讀法十一,演讀法
即在閱讀童話、寓言、小說、戲劇時。采取邊讀邊演的方法來進行學習,這樣可以增強感染力,體會出文章的神韻。比如閱讀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時,我們就可以邊讀文字,邊展開豐富的想象,以夸張的表演來加深認識皇帝和大臣們虛偽、愚蠢和丑惡的本質。這種方法能增添趣味性.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獲取知識,而且不容易遺忘。
讀法十二,重讀法
即在閱讀某篇文章時,采取邊讀、邊想、邊畫、邊寫的方式反復讀。比如朱自清的《春》,為我們描繪了春的美.揭示了春的神韻,堪稱為一篇美文。我們采用這種讀法.就可以收到兩點實效:一是深刻地感受到美,理解了課文.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二是幫助記憶,便于背誦。
讀法十三。聯讀法
即在閱讀中把新的知識結合起來讀,使知識系統化。比如我們在學習過《春》之后,就應該借助已獲取的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自學《濟南的冬天》時,就很容易理解作者老舍先生是怎樣抓住景物特點來描寫的,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從而把散文知識條理化、網絡化、結構化,提高閱讀能力。
讀法十四。比較法
即在閱讀時注意比較課文之間的異同。從而學到知識.加深理解。比如通過比較《送小龜回家》與《散步》,會感到文體相同,但蘊含的道理不同。
讀法十五,改讀法
在閱讀過程中找出課文的不妥之處,并試著予以修改。比如文言文《狼》,通過閱讀會發(fā)現課本插圖不盡符人意.可提出自己的修訂意見。
讀法十六。繪圖法
自繪課文配圖學習法,這是大港油田四中劉一玲老師創(chuàng)立的。劉一玲老師在談到創(chuàng)立此法的初衷時,寫道:在輔導學生結合插圖領會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意外地發(fā)現.學生經常專注于課文插圖的藝術形象,忘情于插圖的藝術境界。沉浸于美好的想像之中。只要有插圖的課文.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濃厚,學習效果就好。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學習課文時,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憑借插圖中鮮明的藝術形象.深刻領悟出相關文字的豐富內涵.激起了學生再造想像,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興趣。這說明,插圖對輔助語文教學大有益處。于是.我大膽嘗試,因勢利導,讓學生為沒有插圖的課文配畫插圖.輔助學生學好課文。
或許有人會說.從沒聽說過畫畫圖就能學好語文?然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經實戰(zhàn)檢驗,這一方法確有奇效。
例如《醉翁亭記》一課,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后,劉老師讓同學們給課文配插圖。同學們交上來了“滁人游”、“太守宴”、“太守醉”、“從賓歸”等雖充滿稚意但與課文內容緊密結合的插圖。 “滁人游”展現了滁人郊游,四周山青水秀.游人怡然自樂的情景;“太守宴”表現得更為貼切——表現了太守歪坐椅上,捻須蹙眉,高舉酒杯,觥籌交錯,眾賓自醉,太守自飲,此樂何極的意境。忘情山水,陶醉于山野美趣之中的瀟灑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正是“醉翁”深意之所在。而同學們能借丹青之趣,通過畫面顯太守山水之樂,明白地勾勒出全文的主旨。
又例如,在要求同學們?yōu)椤犊滓壹骸芬晃呐洚嫊r,有同學交來了命名為“排”、“蘸”、“罩”、“摸”的四幅插圖.就是同學通過對孔乙己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的描繪,使一個熱衷功名、麻木迂腐的封建制度下的畸形人物躍然紙上。這無疑使大家對孔乙已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對封建社會給人的摧殘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描繪人物的方法有了進一步掌握。
這一方法居然能收到奇效,不少人可能會半信半疑。其實.細想其中的道理。應該說這并不是偶然的:
首先.自繪課文配圖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深入鉆研、理解課文的過程。因為畫的是配圖,換句話說,畫得好壞,不僅取決于畫的技巧,更取決于畫的內容,是否更好地反映了課文的主題。所以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閱讀課文,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咀嚼課文、揣摩形象,領會主題。創(chuàng)作課文配圖的過程.就是與課文再三交流的過程。結果不知不覺中。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都上了一個檔次。而用平常的教學方法,要達到這樣的效果,真是難上加難。
其次,青少年的記憶優(yōu)勢在形象記憶。在回憶課文時,如有“配圖”為輔助.回憶起來會有很大的幫助的。正如劉一玲老師所指出的. “這些曾融注學生情感的作品像閃電一般觸發(fā)學生的靈感.照亮學生所儲存的全部記憶,即插圖中的景色、形象、環(huán)境等,可重新喚起學生對課文背景、人物性格、主題思想等方面內容的記憶。教師利用這些畫面把課文知識點串聯起來,猶如一根金線,串綴起千顆珠玉。這既是復習又是檢驗,其結果是事半功倍。”
點評
如果大家留心觀察一下,會發(fā)現班上同學的英語書大多已很舊了,數理化等理科書也不新了;若是文科班.史地書也是半舊不新了。惟獨語文書,卻大多還和新的一樣。而要學好語文,是絕對不能拋開語文課本的。
所以,我們要切實掌握好讀語文課本的方法.把書讀“舊”。
如何自學整冊教材
上了中學,數理化壓力太大.想自學語文,以騰出時間做理科題。這想法可以實現嗎?
其實,只要方法得當,自學就一定能實現。事實上,全國聞名的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多年來就一直倡導讓學生自學整冊語文教材。他寫道:18年來,每學期開學第一節(jié)語文課.我都喜歡問學生: “這冊新書學得怎么樣了?”很多同學回答: “自學完了!” “自學完了怎么辦?” “期末考試.檢驗自學 成果。”“什么時間考?” “明天!”有時我們開學第二天就進行“期末”考試。所謂“期末”考試,就是在學期初用本冊教材的期末試題考學生,以檢測假期中同學們自學這冊教材的效果。
考試之后,學生們大都不相信這就是期末試題.他們覺得題淺,沒想到自己的自學效果會這么好。18年來,我一直引導學生自學整冊新教材.我請教導處在放假的時候,就把下學期的新教材取來.發(fā)給學生.
有的同學學語文缺乏整體觀念.說不清楚一冊教材中主要學些什么。這樣,學每篇文章的時候深淺度就掌握不好.該認真學的沒有認真學。課文中不需深究的地方卻又用了很多時間去糾纏。
那么,具體地說。又怎樣從整體的角度去自學一冊語文教材呢?拿到新書以后,先要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寫教材分析。比如初二學生,上學期發(fā)第三冊教材,就叫做《第三冊語文教材分析》,共分為六個部分。
(一)列生字表
生字表一般指教材下面加拼音的字。把現代文生字和文言文生字分開列表。如果有興趣、有時間,也可以再找一找。沒加注音的字還有多少不認識的。也列入表里。如初中第四冊教材現代文生字共120個.文言文生字共85個。
(二)列新詞表
把課文中加注解的詞中需掌握的詞列成表。重點是動詞、形容詞,必要的名詞也列入表內。現代文和文言文也要分開列。如初中第五冊教材,現代文需掌握的新詞共99個.文言文需掌握的新詞共169個。這些詞不僅列表,還要在教材上依次給它們編上號。這樣容易引起注意.還能明確自己的學習進度。
(三)單元分析
統計本冊教材共幾個單元。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文言文等各占幾單元。這樣能明確本學期文章體裁的重點。
(四)習題歸類
統計每篇課文后的練習題總數共多少道.再將這些題分成四種類型,分別統計出數字。字、詞、句訓練題多少道?語法、修辭、邏輯訓練題多少道?聽說訓練題多少道?讀寫訓練題多少道?一般說來每冊書約140~150道題,其中要掌握的約100道題左右。
(五)知識短文歸類
本冊教材。知識短文一共多少篇。其中讀寫聽說知識短文幾篇?語法知識短文幾篇?
(六)書后附錄
寫清本冊教材的書后附錄是什么。對我們學好語文有什么作用。列文學常識簡表。按照時代順序,列出這冊教材涉及的作家、詩人的名字、身份、作品名稱、節(jié)選自何處,有何名句,作品體裁,外國作家要單列出來,寫清他們的國籍、生活年代、作品名稱和體裁。
魏老師說.寫這樣一份教材分析,篇幅大約在1500字以內.大部分同學初次寫一份需三小時左右,以后每冊新書都寫,效率就會高些。教材分析完了.再制定一個假期自學時間表:每天拿出半小時自學語文.
自學什么?首先學在“教材分析”中所列的生字表、生詞表、文學常識簡表。這些知識老師不講,學生自己也能學會。如:學會了文言文的字詞,這冊書的文言文不靠老師,自己大體上也能翻譯了。然后自己讀知識短文,課后的字、詞、句及其他基礎知識訓練題也可以試著做。要求背誦的課文,也不用老師教,開學前就開始背誦了。
這樣,到開學的時候,一本新書中主要的知識,大部分都掌握了.
再具體些。還可將每天自學任務和具體時間聯系起來。按中學生的記憶能力,如全身心去記。每分鐘記住5個字或三個解詞,兩分鐘記住一課書必要的文學常識沒問題。如靜下心來,平均五分鐘能做完一道課后練習題。
以初中第四冊教材分析所列自學內容為例.所需時間如下:記住現代文的120個生字需24分鐘。文言文85個生字需17分鐘。現代文生詞99個需39分鐘。文言文生詞169個需57分鐘。文學常識涉及27位古今中外作家,記住需54分鐘。重點課文,后面要做的練習題共62道,需310分鐘。六項合計共需495分鐘,按每天自學30分鐘計算,需16.5天。
總體時間如此,學的時候當然要加以穿插.例如現代文生字和現代文解詞穿插起來學。120個字加99個詞可能用不了57分鐘。另外,倘若每天學15分鐘字詞。再學15分鐘其他知識,效果會更好。按穿插后的時間,制訂出每天自學什么。學多少的計劃,學習起來就不忙亂了。
暑期30天,用16天多一點,一冊語文書就自學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