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5《咬文嚼字》教學設計(2)
(四)論說性文章,閱讀步驟指導
第一,從頭到尾閱讀,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以便對全文有個整體印象。然后再慢慢閱讀,直到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全文大意。
第二,理清文章的思路。先理清總體思路,擬出全文綱要。然后理清局部思路,搞清各部分內(nèi)容的順序以及相互之間關系,找出重點部分,擬出各部分綱要。
第三,透過重要的段落和關鍵語句,抓住課文的主旨。
第四,對課文的觀點和材料做出判斷,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zhì)疑。在閱讀的過程中倡導學生做筆記。
(五)走進文本
1.劃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參考:第一部分(第1至5段),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
第二部分(第6、7段),說明文字聯(lián)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
第三部分(第8段),全文小結。
【設計意圖】此題的設計前提是學生課前有預習。通讀了文本,采取的方式是讓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教師展示參考答案,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把握文章的結構及其整體性。
2.這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參考:這篇課文是隨筆,作者以漫談的方式,似與讀者促膝談心,娓娓道來,字字句句沁入讀者心田。作者不以深奧的理論嚇人,舉例子,做闡釋,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讀者在不知不覺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觀點。同時,作者所舉例子都十分典型,十分精辟,很有說服力。對例子所做的解說,周密精要,令人心悅誠服。全文道理與例子、觀點與材料結合緊密,材料產(chǎn)生觀點,觀點又建立在材料基礎上。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是建立在學生初步把握文本的基礎上,結構把握了之后要深入小的骨架,其中文中的特色寫法是舉例子,這就為下題的提出做了準備。
3.文中舉了很多的實例,你能選擇其中的一例說說你的看法嗎?(參考略)
【設計意圖】注重訓練學生的體悟力。
4.從讀過的詩文中舉例說明“套板反應”及其危害性。(參考略)
【設計意圖】有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5.課文貫穿著一個總的思想──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關系。作者為什么要強調(diào)這一點?
參考:作者反復強調(diào),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強調(diào)語言是跟思想感情走的,強調(diào)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這個觀點抓住了語言的本質(zhì),抓住了推敲語言文字的本質(zhì),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徑。閱讀時,品味語言,要品味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寫作時,推敲文字,要從根本上調(diào)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務求透徹,情感務求凝練,這樣才能恰當?shù)厥褂谜Z言文字。
6.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與作者不同的主張,說讀書“不要固執(zhí)一點,咬文嚼字”。理由有: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tài)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諸葛亮與徐庶等三人一道讀書,“三人務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為他“觀其大略”,知識面更廣;宋代陸象山說“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這是說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分組討論:對朱光潛與馬南邨的不同見解,應該怎樣看?
參考:朱光潛在本文中所說的咬文嚼字,是說“無論閱讀或?qū)懽?,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rdquo;。單就閱讀說,就是要求精讀,不放過一字一句,要細細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讀,就是古人說的,做到“字訓其義,句貫其意,文尋其脈,篇會其旨”,逐步進入“字會、意會、情會、理會、神會”的境界;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講的是另一種讀書方法。他認為,讀書主要在于“會意”,就是領會書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繁瑣、牽強的解釋。像讀經(jīng)典著作,就是要領悟它的精神實質(zhì),而不能只死摳它的一些字句。
【設計意圖】第5題和第6題的設計讓學生體會作者的鮮明的觀點,也要意識到這些觀點(尤其是第6題)帶有個人特色,也要進行思辨。
七、課后練筆
參照文章的寫法,對自己熟悉的作品做一點分析和論說。
高中語文必修5《咬文嚼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