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木蘭詩》教學反思(3)
此時,面對學生的這樣真誠反應,要允許他表現(xiàn)自己的不同見解,于是筆者機智地話鋒一轉,說道:“是啊,讓我們同學從土地上談生活感受有些牽強了,畢竟我們沒有耕作土地的體驗啊,那么我們能不能想象一下生活中沒有土地是什么狀態(tài),土地給生活帶來什么……”巧妙的即興問話,讓這位同學面容舒展,班內情緒頓時盎然起來,大家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感受。筆者心境輕松起來,深深地體驗到由于老師的認可,呵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要“代替”,這很簡單,但意味著對學生獨立思維的“扼殺”,簡單地否定則會影響學生思維的正常發(fā)展。“教”與“學”的和諧實質就是教育的“節(jié)奏”與學生發(fā)展的“節(jié)律”和諧。筆者以為尊重應該表現(xiàn)在所有的教學細節(jié)之中。當學生不欣賞你的教學或是與你的教學“節(jié)奏”不合拍時,應該嘗試調整“和”著孩子們的探究“心律”,而非一味地指責學生或者企盼他們與你步調一政。筆者在授《木蘭詩》一課就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問題設計非常關鍵,應把握住兩點:
1、問題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2、設計問題要精當,在對《木蘭詩》一課設計問題時,筆者出示了三個思考題后,別出心裁地展示了一道探究題:本文寫的是木蘭代父從軍。屬戰(zhàn)爭題材,但文中為什么對戰(zhàn)爭過程的描寫那么簡略,對生活情景及女兒情態(tài)寫得那么細膩?
由于筆者此題設計得獨到,激發(fā)起學生們探究心理,大家紛紛討論起來。有的講事實證明木蘭熱愛和平生活;有的講木蘭喜歡衣著打扮;有的講木蘭孝敬父親……這些生動具體的回答不但總結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學會了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ǎ€探究出生活的真情體現(xiàn)。面對著這些聰明的孩子,我深深地體驗到為了和著學生的“心律”步伐,我們理應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在課堂上隨時調整自己的“節(jié)奏”,讓每一堂語文課都體現(xiàn)師生的“和諧”心音。
一年多的新課標教學實踐,筆者還體會到當學生有能力解決問題時,望著他們那躍躍欲試的樣子,教師不妨扮演一個“掉隊”的角色,讓學生幫幫你;當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扮演”一個稍稍跑在前面的學生,給他們以啟發(fā);當多個小組在討論中出現(xiàn)各不相同的情況時,老師就成了“實話實說”的崔永元,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安全、無拘無束的氛圍,讓學生盡情地發(fā)表不同的意見,這時候老師做的就是引導與融入。
〖表演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
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表演”顧名思義是把情節(jié)或技巧表現(xiàn)出來,是屬于戲劇、舞蹈、雜技等的范疇。把這一方式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可以說是一個既新且舊的話題。在這些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認識到“表演”這一非教學活動的話題借鑒過來好好地利用,以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新課標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言一下文言文 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所以如何上好文言文也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特別是初一學生的往往面對文言文是束手無策,普遍反映看不懂,學不好。初一的文言文學不好,學生沒有打好基礎,初二、初三就會受到影響,造成惡性循環(huán)。特別是對課外文言文,在中考中失分很嚴重。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們老師往往會落入俗套,翻譯字詞、句子,分析課文,形式單一,學生提不起興趣,積極性不高,教學不能很好完成。于是我想在文言文教學中應該要補充一些新鮮元素,改進教學方法。其中加進去“表演”這種教學方式,很受學生歡迎,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教學《木蘭詩》《兩小兒辯日》時運用這種方法時的點滴體會。
在教學新教材第七冊下冊第二單元的文言文《木蘭詩》時,學生們合作探究了字、詞和疏通了文意。接下去我又布置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并補充說可以不拘泥與課文,合理增添想象,加以擴展。這時,有個學生提議說,可不可以分角色表演出來,我說可以啊!然后讓他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準備一下。幾分鐘過后,他們紛紛舉手表示愿意上臺來表演。于是,我抽了提議的那位同學的一組先來。他們按課文分出了花木蘭、可汗、阿爺、姐姐四個角色。表演的時候增添了人物的對話、動作、神態(tài)。其中一個扮演可汗的女生聲音響亮,表情豐富,引得同學哈哈大笑,一下子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接下來,又有另外的同學舉手表示表演。有的小組還設計了傭人這一角色,馬上有的同學就提出了疑議說花木蘭是勞動人民是被壓迫的,家里不應該有傭人。還有的同學說木蘭能征善戰(zhàn),英勇無比,一定是從小習武之人,所以要演得豪爽,而不是大家閨秀。同學們都提出了各自獨到的見解,讓我不禁連連點頭。通過這次的教學,我想:在語文教學中采用角色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寓教于樂,既省時又省力又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改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體現(xiàn)〗
構建“學習共同體”
引導教師迅速走進新課程,完成角色轉換與定位,這是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我校的教師主要完成了六個觀念的轉變。 ①由重傳授向重發(fā)展轉變②由重統(tǒng)一教育向異化教育轉變③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④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⑤由居高臨下向平等交融轉變⑥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放手發(fā)動學生,將教學過程變?yōu)閹熒煌?、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傳統(tǒng)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傳授者轉向現(xiàn)代的促進者。具體來說,教師是學習者、發(fā)現(xiàn)者、欣賞者,教師是開發(fā)者、引導者、組織者,教師是研究者、反思者、創(chuàng)造者。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攜手共架知識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多邊互動,可使學生在聽說讀寫,在討論辯析中,相互補充完善,在輕松愉快的合作氛圍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我校的語文教師在教學《木蘭詩》時,組織學生開展了合作學習:
?、?合作讀文。七人分小節(jié)讀,然后談一談自己為什么這樣讀,其他人聽讀,然后建議別人怎樣讀。這很好地處理了語音、停頓、感情等,培養(yǎng)了語感。
?、?合作述文。四人一個小組,借助注釋,講講故事的前后經(jīng)過,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弄懂了詞義、句意、文意,一舉多得。教師點撥深化,強調重點。
⑶ 合作析文。選定關于木蘭的一個話題,小組內討論,注意結合具體句段,講清理由,從而感受形象,品味語言。
?、?合作誦文。這一教學過程,合作內容好,合作評價妙,雖然做到“真合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和完善的,但教師只要找準基點,根據(jù)學生回答,隨機應變,插入不同知識點,掀起一個個高潮,就能架設起堅固的知識立交橋。
〖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撥動情弦,創(chuàng)境激趣,精心設計導語
《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里明確指出:“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王夫之講“情不虛情,情皆可景,景非滯景,景總含情”??梢娗榕c景是統(tǒng)一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描述性的語言再現(xiàn)情感所產(chǎn)生和存在的情境,從而使學生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使學生靈魂得到凈化,感情得到升華。其中導語是創(chuàng)設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強化課堂心理場的第一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導語的設計,爭取讓學生一上課就進入角色,順利走進作品,找到與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點,去體驗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除了能帶領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培養(yǎng)基本的語文能力外,還擔當著陶冶其情操、培養(yǎng)其良好的情趣的任務。他總是會在反復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通過對文字、畫面的理解揣摩,充分挖掘文本中蘊涵的喜怒哀樂等情感因素,精心設計好導語,當好學生的導游。從而使學生在和諧活躍的情境中興致盎然的去探索、解疑,既從感官形式上,又從內心深處感受“情動而辭發(fā)”的各個方面。
利用情感導入的方式很多,如教學《木蘭詩》可從播放豫劇《花木蘭》選段入手,教師簡介木蘭從軍的故事及背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自敘自己求學讀書的經(jīng)歷,說明童年的樂趣既在嬉戲玩耍中,又在讀書求知中;教學《天凈沙·秋思》可用音樂《橄欖樹》為導入背景音樂,再這樣設計導語:“七百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天凈沙·秋思》這部作品,它以極為出色的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他的主觀意識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統(tǒng)一,整部抒情作品只用了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一個長期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
總之,教師要努力做到以情導入,導之入情,以情動人,用聲情并茂的語言來誘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思維興奮起來,迅速進入學習軌道。
高中語文《木蘭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木蘭詩教學反思
3.木蘭詩課后反思
5.木蘭詩課堂反思